子欲养,亲可待(“老去的生命”主题征文来稿)

2016年10月22日 08:55:46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从9月26日重阳节开始,我们即陆续发布“老去的生命”年度主题征稿活动入围作品;10月20日24:00活动已正式截稿,详情点击《征稿|当你老了,要怎么度过余生?》 

 

    文/王树兴

  普米族诗人鲁若迪基是一个对宇宙间大小生命投于无限悲悯情怀的诗人,他在《无法吹散的伤悲》这首诗中写道:“日子的尾巴∕拂不尽所有的尘埃∕总有一些∕落在记忆的沟壑∕屋檐下的父母∕越来越矮了∕想到他们最终∕将矮于泥土∕大风也无法吹散∕我内心的伤悲。”

  这首诗写出了人在川流不息的时间河流里的宿命,死亡并不因为人间的爱与亲情而迟来一步

  我十来岁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你长大了,我们就老了。母亲当时在边上,笑眯眯地看着我没有吭声。对于急吼吼要长大的我来说,并不觉得自己的长大和父母不希望的衰老有什么关系。

  父亲现在的身体仍然很好,母亲在十多年前去世。母亲离世的时候父亲说:“下面轮到我了。”

  父亲对我说,人都要老的,会在壮年以后经历衰老、病变、死亡三部曲,这是自然规律。人老了也不怕,只要日子能够过好。政府和社会让一个人在进入老龄以后退休,给予福利待遇,是对一个人毕生辛劳的回报,老人应该在此后的日子里颐养天年,过一段人生的好日子。人退休以后,要有十年好日子和十年清净的日子,人生才算是幸福的,否则就是白苦了一辈子。说好日子,就是看着儿孙们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儿女们事业有成,家庭和谐。说清净日子,就是不用再到学校门前去接孙儿孙女,不要再怕儿子和媳妇、女婿和女儿两口子吵架、家庭散了,能够无忧无虑地颐养天年。

  我曾经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一个孝子?对于含辛茹苦养育我的父母是不是很好?我以为我说得过去。听父母的话,不违背他们,即使是在关系到我人生幸福的婚姻问题上也听由他们安排。这是我能够在父母亲高龄,母亲又病重的情况下离开扬州去北京工作的原因,虽不是二老安排的,但他们坚决支持,我也就觉得这么做是对的。

  母亲离世的前一年,病重得让她有了到大城市、大医院看一看的愿望。她说她只是去看一看,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我替她在省城南京安排了一家大医院,这段时间里我几乎每天往医院打电话,还有了一次去探望母亲的机会。我获得了一个文学奖项,要去武汉参加颁奖仪式,我抽出一天时间到了南京。病榻上的母亲对医院的治疗很满意,只是舍不得照护她的父亲,十多天了吃不好,睡不好。

  我买了一袋好的龙井茶叶给父亲,又买了一瓶酒和南京的盐水桂花鸭等卤菜,找了家馆子和他大吃大喝了一顿。我们回病房时母亲也就将我买回来的虾肉馄饨吃得一个不剩,我走时父母表示他们很高兴,因为我来,更因为我的获奖。母亲催促我好几次,要我早走,不要误了车。

  以后我知道,母亲其实希望我多待一会儿,或者能够有陪伴的日子。我完全可以不去拿这个心中看起来并不算什么的奖,由举办方事后将奖品、奖金寄给我就是了。有这几天陪着母亲,起码可以让父亲不再挤在医院的折叠床上蜷首缩脚地睡觉,可以多买回几份她喜欢吃的小馄饨。或许她会在弥留人世的日子里多一份满足。

  因为这份遗憾,我现在尽可能地多回家看望父亲,他80岁高龄了,活100岁我每年回家看他两次,也只剩下40次,看一次少一次。如果他活90岁我便只有不到20次的机会,不敢想和做这种残酷的计算。我祈愿父亲高寿,也劝他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不希望他将积蓄留给我们。

  父亲说他看得开,说他不节省,说他好吃、好喝。说此类话的时候,他有着表面的豁达,我脸上赔着笑,心里酸酸的。和父亲在一起时,我有一种急迫,想让他吃各种没有吃过的东西,哈根达斯、火龙果、鲍鱼生蚝……我怕在父亲百年以后我看到什么食品会觉得他没有品尝过而难过。对母亲没有机会孝敬的,对父亲要弥补上。

  仅仅有这些其实是不够的,我们该帮助长辈打理老年、临终的生活,规划他们剩下的日子怎么过,有哪些该做的,必须做的,让他们享受最后的时光,率性地去做一些事,过一种从心所欲但不逾矩的生活,让这个生命的最后空间在存余的日子里有质量,成为温馨甜蜜的一段,成为人生的高潮部分。

  这个过程中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这些年轻生命会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和自我彰显,知道要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留有坚固的物质痕迹。有证明自己曾经于这个世界存在的迫切,也就有了大而化之的对社会的贡献。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悲剧,但是可以避免,使得:子欲养,亲可待。

      (为保证竞赛公平性,所有稿件除错别字外,不做任何编修,投稿请至lizhirp@163.com,详情点击《征稿|当你老了,要怎么度过余生?》)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