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娱评|《幻城》:审美的恐怖主义

2016年08月06日 06:16:1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半辈子

  (作者半辈子,“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娱评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幻城》真的很“幻”,在开场不到20分钟之后,我就被完全击倒了。

  如果你也曾被《权力的游戏》里,那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所震撼,那么《幻城》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假如把小学生手工模型当做魔幻史诗的建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如果你也为《权力的游戏》里的狼、狮、鹿、龙们的家族纠葛操碎了心,深深陷入那些具有不同历史和风格的史诗故事里。那么《幻城》就给你另一种感受,在这里,你能看到某宝的买家秀、冰族和火族同款九块九包邮的魔幻风格。

  是的,《幻城》有灾难般的特效,以及极具廉价感的建筑和服饰。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问题。

  我分不清演员们是自带假脸,又或者被化妆给坑了,我从来都没看到《幻城》这样的剧:每个人的面部都有一种非人类的扭曲感——当然,你能说剧中人本来就不是人。

  无论《幻城》如何努力地表现出光鲜亮丽的皮囊,我还是被巨大的不适感击倒了。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关于《幻城》的吐槽遍地都是。但我还想补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对假大虚空的“类人”,如此的反感?

  在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一个“恐怖谷”理论,大意是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都相当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直至相似度到了一个特定程度,他们会突然变得极其反感。 

  说起来有点绕,简单点就是人们对“类人”的物体,有天生的不适感。我把它理解为,人们很容易对“类人”建立起同类相亲的认同感,然而因为“类人”没有生命,我们也会立刻联想到死亡。 

  我扯了一个很虚的理论,但这也许是个不坏的角度,为什么我们如此反感《幻城》,因为它太像人,但又确实没有生命的迹象。 在郭敬明还未上映的电影《爵迹》里,使用了一种叫做“全真人 CG 动捕”的技术。如果你记得《指环王》里的咕噜,他就是依靠捕捉真人动作而来的。但我关心的不是技术,而是这种技术和《幻城》异曲同工,但在“类人”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从《幻城》到《爵迹》,郭敬明式的IP展示出一种不好理解的审美倾向,他们需要明星制造关注,但不想要明星身上带有的人味。这种恶趣味式的倾向简单粗暴,无论是《幻城》的美瞳,或者是《爵迹》的CG捕捉,都显得没那么必要,但又如此的强势。

  硬生生地把人制造成“类人”,完全不顾由此消耗的资源,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同为魔幻题材的《权力的游戏》,在那部剧里魔法的使用是非常克制的,而被反复歌颂的是人,以及人的智慧、品格、情感和正义。为什么我们每次为剧中人的罹难而哀恸,那是因为我们移情的对象是一样有血肉的人。《权力的游戏》的特效固然是视觉奇观,但你仔细想一想,没有特效加成的人类,才是故事的真正主角,而那些强大的“类人却无生命”的异鬼,不恰恰是最大的反派? 

  如果我说《权力的游戏》是一部讲“人”的魔幻剧,恐怕没什么人会反对。而我还要说《幻城》是应验了“恐怖谷”理论的产品,是一种审美的恐怖主义,这正是它与《权力的游戏》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所造就的。

  在某百科的介绍里,《幻城》具有着九个含义,它们是小说、电影、电视剧、漫画、游戏……如果审美的恐怖主义还没有让你感到恐惧,那是因为你没意识到,“类人”正与资本苟合,缓慢地攻占人之为人的那些美好领域。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