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动车挤座事件:别拿“道德绑架”来说事儿

2016年05月17日 10:01:3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昨天,“荔枝锐评”的子栏目“00后说”发了孙婧远同学的文章《动车让座事件:道德是谦词,不是说辞》,支持在“动车让座事件”中的女孩坐自己的位置。今天,我们收到了杨新敏老师的这篇争鸣文章。此前,我们还就此事发过评论《指望他人让座前,自己是不是该做点什么?》在争议性事件面前,各人的观察角度不同,观点各有差异,本是常态。“荔枝锐评”愿意能给大家一个坦诚表达观点的平台,在辩论中交流沟通。你更同意哪一方的观点呢?欢迎在文末投票。

  /杨新敏

  (作者杨新敏,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了“00后说”栏目小朋友的评论《动车让座事件:道德是谦词,不是说辞》,我忽然意识到,在这场争论中,少了老年人的声音——评论的声音不平衡。

       新浪微博曾发起万人调查,结果是90%的网友力挺不肯挤座位的小女孩儿(注意是“挤”不是“让”)。我不由感到诧异,难道国人的同情心都丧失怠尽了吗?现在想明白了,因为第一,玩儿微博的,主体是年轻人,第二,新闻报道具有强烈的偏向性。

  老年人已经处在媒体信息的鸿沟之中,他们很少会使用新媒体,而老媒体又正趋死亡,老眼昏花的他们也懒得接触媒体;中年人利益关系不大,也少人关注这类信息,很少介入。一句话,年轻人的话语权高度膨胀。抓住年轻人,也就抓住了未来,所以,媒体更倾向于投年轻人所好——事实上,现在的媒体记者也主要是年轻人,毕竟这种职业需要充沛的体力和脑力投入。让座,是个需要年轻人让渡权利的事情,而让渡权利总是让人不太舒服的,所以,记者在报道时特别爱选择那些老人“为老不尊”的事情,让年轻人一下子有了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何况这种“狗咬人”式的稀奇事更具有眼球价值。这类偏向性报道使老年人的媒体形象被严重妖魔化,以至于“老人变坏了”、“坏人变老了”等说辞广泛流行。

  就此事来说,老人女儿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说挤一挤,没有说让座(所以我的标题不用“动车让座事件”,而用“动车挤座事件”),也就是说,人家认可你对座位的拥有权,只是希望能稍挤一下。出门在外,谁还没有个遇到难处的时候,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帮助他人一下会死吗?从老人的面容上就可以看出,她年纪已经很大了,并且病秧秧的,那个小女孩儿连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确实做得过分了。谁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谁家也都会有老人——这也是我特别反感“老人变坏了”之类的说辞的原因。人贵有同情之心,你现在冷漠以对,将来你也会被别人冷漠以对的,用迷信年代的话说,你这样做就不怕遭报应吗?社会风气源于社会中的人的普遍言行,人人对他人冷漠,人人也就面临着被他人冷漠对待的窘境。

  此事之所以使舆论倒向一边的关键在于,老人的女儿说了一句“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人家没有强行要求你让座,也没有暴力相向——事实上也没那个力气,只是这样发了一句感慨,至于用什么“道德绑架”之类的大而无当的词吗?依我看,这句话说得很对,年轻人是要向那个让座的男子学学,问题只不过是那句话是从老人女儿嘴里说出来的罢了。之所以此话从那个老人女儿嘴里说出来,是因为在她成长的年代,在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人一下是个根本不需要争论的问题,因而对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她感到特别不能理解。有人特别爱说什么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不是用来约束别人的,这样说的人不知道,道德既要求自律,也存在他律。如果说法律是一种社会的硬约束的话,道德则是社会的一种软约束。一个人的道德正是在社会的约束下实现内化的。道德绑架指的是用一种不合理的道德高要求去约束别人,但道德本身却是比法律的要求更高的。动辄拿法律来反道德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法律是一种不伤害他人的底线,道德则要求惠及他人。

  特别有意思的是,有些年轻人学了几个新名词就到处显摆,搞得自己好像很有学问一般。什么“没有自私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理性人,就没有整个的经济学。”理性人就是自私的人吗?理性人指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而自私则是只考虑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顾及他人利益。一个企业是从自身的赢利来考虑问题的,这个企业被称为理性人,但它考虑的是怎样为社会服务,因为只有为社会服务了,它才能从社会获得回报,为此它特别在意其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那些整天想着坑蒙拐骗的企业是无法长久的。就是说,坑蒙拐骗恰恰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靠坑蒙拐骗赢利的企业是非理性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理性人概念的提出者亚当·斯密,还有一本更为用力的著作,叫《道德情操论》!它的一个核心概念叫“同情心”!之所以亚当·斯密居然会有似乎形成悖论的“理性人”与“利他”两种论述,是因为“利他”才是一种问心无愧的“利己”。具体到该事件来说,作为一个理性人,就该时时刻刻拥有一种同情心,就该在需要而又力所能及的时候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你帮助了别人,就为社会的友爱献出了一份力量,而这份友爱会反过来有益于你,且不说你可能拥有知名度与美誉度,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也能预期得到别人的帮助。即便你运气特别好,始终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你也能收获一份精神上的快感,因为你拥有帮助别人的能力,而且你使用了,这叫自我实现,是马斯洛所说的人的最高的心理需求!比尔·盖茨就是这样的人,财产对他来说就是个数字,但他心里在惦念着非洲的难民。“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

  还有人辩解,说既然老人有病,女儿怎么不提前给她买票?买了座位只到中途的票怎么就敢让老人上车?买不到座位就给老人带个小马扎不行?二等票没了就买一等票呀?甚至有人说给老人雇辆车送过去多好?结论是,这个女儿不孝顺!谁都知道现在的医疗资源紧张,挂个号很难,那老人要是约好了时间去看病,时间很紧没法提前买怎么办?你做事后诸葛亮让带小马扎,你在上车前就什么都能想得到?至于说什么一等票呀、雇车呀等等,亏得你还只是个键盘侠,你要是金正恩,说不定还会埋怨怎么不用专机送去呀?甚至可能会说用专机把医生接到家里来不就好了吗?

  建议你去看看“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支这么多招,说穿了就是为你的自私辩护,让你的良心安稳一些。欲加之招,何患无穷?你以为家家都像你一样,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恐怕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你的父母却仍然要节约节约再节约吧?

  独生子女的一代,父母为他们提供了一切,有些人(我不敢妖魔化一代人,只能说有些人)就在父母的娇纵之下,眼里没有了他人,没有了善心,把自己的权利看得特别重,被别人说上一句,就觉得特别委屈,这个小女孩儿的表现正是这样!她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还委屈得流泪,还到处诉说。如果这个社会进一步走向冷漠,等你真正委屈的时候,你就听不到任何安慰了!

  说到这里,我得特别强调一下我的身份:我肯定不是年轻人,但也不是老人,我是身处你们中间的人,否则你们又要说,看看,老人又出来要我们给他们让座了,又要把约束自己的道德用来约束我们了,果然是老人变坏了!

  老人已经基本没有话语权了,他们发不出声音,是不在场的存在,体贴一下他们吧!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