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让座事件:道德是谦辞,不是说辞|00后说

2016年05月16日 11:41:0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孙婧远

  (作者孙婧远,99年生,扬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坐自己的位子,错了吗?”这是乘坐动车的一位女生对同车一位带老母看病的中年妇女的回应。事情的经过已近乎模板:老人的女儿只买了站票,于是老人占了女孩的座位,被随后上车的女孩请了起来,在要求“挤一挤”以及请求其他年轻乘客让座未果后,一中年男子起身让座。事情原本到此为止,但老人女儿的一句“年轻人好好学学”却引发了女孩的当场反击。

  有人搬出“尊老爱幼”的说教,批评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事。的确,我不否认这四个字的必要性。但正如“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撇开“大义”不谈,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的前提应为不损害自我利益与舒适度,所以在公交上我会主动让座。可这是动车,不是地铁或公交,一则票价不等,假如女孩没有经济独立,她父母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此“尊老”,道德成本未免太高;二则,动车运行时间长,站上两三个小时,摇摇晃晃,任谁都不轻松。有网友或许出于对老人的同情:“年轻人站一会儿怎么了,老人病了还要站?”我觉得这一诘问不应只针对女孩,也应指向老人的女儿:明知老母生病,还买站票?即使是二等票卖光了,那为什么不买一等座?如果说买不着票是因为时间因素,那既知是带母亲出门,为何不提前计划好?所谓“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自己还没有做到“尊老”,凭什么要求素不相识者尽你本该尽的义务?又有什么资格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年轻人好好学学”?

  退一万步讲,哪怕女儿真的是因纯客观因素买不到票,连小马扎也没有,在中年男子让座后,也理应致谢,而不是对女孩冷嘲热讽。这一行为,说成小人得志未免刻薄,但诚然是其缺乏素质与修养的表现。往好里说,这是沟通失当造成的误会,我不知那位女生态度言辞如何,但如果老人女儿先好言致歉,再委婉请求,倘若是我,或许就会同意与老人轮坐,毕竟,侧隐之心,人皆有之,谁都有难处。但从其女儿后来的言行观之,先前的态度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往坏处说,显然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须知:让你是情,不让你才是理。借用去年年底走红的“咪蒙体”,尊老爱幼是我的谦辞,不是你道德绑架的说辞。可无论哪一种,都折射出老人女儿及其支持者的心理:因为我“弱”,所以你应让着我;不让,就是你失德。这就是“被让座”现象接连发生的主观原因。

  动车尚且如此,公交地铁更不用提。我至今记得小学搭公车时的经历:有一站同时上了一位带孙子的老太太和一个孕妇,眼见我给孕妇让了座,老妇不满地瞪了我几眼,而后几近谩骂地向我一位因踢球扭了脚的同学讨座,同学懒得计较,起了身,老太太却将座位给了孙子。正因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人们对老弱者的同情才会淹没于对“被道德”的反感之中——我们讨厌的不是让座,是态度。就像一位网友所说:“你不强迫,我会根据实情主动让座,但你越逼我,我偏不让!”

  在该事件的评论中,除了少数传播“正能量”者,几乎都在诉说自己因“强”而遭遇的不公,言辞间满是对道德绑架者的无奈与厌恶。因为道德的作用是自我约束,而不是桎梏他人,更不是无底线地纵容。道德范围很广,但亦有其边界,一味地只尊道德而不管原则,与“愚忠”“愚孝”有何差别?只有将道德建立在自觉、自愿、理解、互信的基础上,才能防止道德越位与道德滥用。

  我不反对尊老爱幼,但其前提是老人自尊,幼者自爱,毕竟道德与尊重是相互的。一旦幼者倚小卖小,老者为老不尊,那么道德便成了对“弱”者的纵容,对“强”者的不公,对于这样的“尊”与“爱”,我们有权说不!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