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0年,百岁老兵重回南京祭战友

2016年05月15日 07:46:16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抗战老兵曾瑞田重回南京

曾瑞田祭奠牺牲的战友

曾瑞田来到中山陵

  去年夏天,现代快报曾联合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为抗战老兵圆梦。5名南京老兵,踏上800多公里外的湖南“战场”,祭奠英魂。而今年5月13日,湖南邵阳的百岁抗战老兵曾瑞田,在两地志愿者的帮助下重返南京,向昔日牺牲的战友,致以最庄严的敬礼。两地抗战老兵都圆梦了!

  昨天,在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们的陪同下,老人先后到当年教导总队的营房遗址、孝陵卫附近的民国碉堡和中山陵祭奠,很多已日渐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他说,希望这些记忆永远留在脑海里。

  现代快报记者 刘静妍 余乐/文 徐洋/摄

  百岁老兵

  九死一生的重机枪手,杀敌无数

  今年99周岁的曾瑞田,出生于湖南邵东,11岁随“挑客”步行至武冈,投奔那里做织工的父亲。17岁在当地入伍,并随部队前往长沙集训,恰逢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招兵被选上,后来赴南京被编入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他的小儿子曾亿中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老人平时话不多,但一提到在南京的这段峥嵘岁月,他便滔滔不绝。在曾老的回忆里,那些九死一生的战斗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一次战斗中,敌人处于他的射击死角,他迅速将重机枪转移到有利地形。当他返回原地想拿军大衣时才发现,大衣早就被敌人的子弹打得千疮百孔。原来,他无意间放在原地的军大衣迷惑了敌人,代替他成了敌人的射击目标。

  好几次,他都是死里逃生,却亲眼目睹了战友牺牲。这让他下定决心,多杀敌人为战友报仇。一次战斗间隙,为了便于隐蔽,他把重机枪从枪架上卸下来,放在一个土堆上。这时,他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个没戴帽子的脑袋在张望。“如果是普通老百姓,不可能跑到战场上来……”他随即一阵射击,掀开了敌人的天灵盖。后来他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敌人来偷袭,因为看不到机枪而在寻找,“他没看见我,我却看见了他。”

  曾老回忆,在南京保卫战中,他们被敌人逼到长江边上,已再无退路,面前是一望无边的江面。

  “我们连原来有150人,那时只剩下了不到20人。”他说,连长和三个排长都已经牺牲了。四排长命令他们,将八挺重机枪全部丢入江里。曾老说,他们心里都很舍不得,但最终狠下心,将“老伙伴”全部抛入江中。

  他捡到了一把驳壳枪和子弹,漫无目的地向前走。幸运的是,他眼前忽然出现一个竹排。曾瑞田飞快地爬上去,和一名老乡一起,用长木板当船桨,使劲划到了长江对岸。“如果没有这位会划船的老乡,我恐怕很难过江,难在日军疯狂的大屠杀中幸存下来了。”他说。

  故地重游

  为重回南京,他颠簸1000多公里

  南京保卫战的硝烟似乎还在眼前,当年叱咤沙场的重机枪手,如今已成百岁老人。曾瑞田的大儿子曾保中,今年70岁了,小儿子60岁。此前,曾老向两个儿子提出过,他想回到南京,想再看一眼曾经和战友并肩战斗过的地方。近80年过去,终于一偿夙愿。

  昨天上午9点,现代快报记者在宾馆见到了曾老,老人穿一身旧军装,戴着纪念抗战老兵的帽子。胸前,是三枚闪亮的勋章。他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听力也不算好。但他精神矍铄地坐在轮椅上,轮椅背后还插着两面标语,上面写着:抗战老兵,重返故地。“来南京是我的心愿。”老人带有浓重的湖南乡音,他用双手比画着告诉记者,自己11岁离家,中间当兵,出生入死。返乡后,再未离开过。

  为了这一天,曾瑞田和志愿者们都准备了很久。

  记者发现,他的军装里面还穿了件厚毛衣。他的小儿子曾亿中解释,老人抵抗力较差,为了能顺利地重返故地,他担心自己受凉,所以穿得较多。曾老声音嘶哑地告诉记者,13日早上7点多,他和两个儿子从湖南邵阳出发,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们,用车将他们送至长沙,再从长沙转乘高铁,途中奔波1000多公里,下午6点20分抵达南京南站。“能在有生之年回南京,再累也值得的。”老人说。

  来到民国碉堡前,老人非常激动

  1934年至1937年间,曾瑞田在南京教导总队任重机枪手,当年的营房遗址,就位于现在的南理工校园内。“当时我们条件没这么好。”轮椅上的曾老被志愿者们推到了当年的营房遗址,他回忆,营房里有食堂,每个士兵的座位都是固定的,吃饭、上课都在那里。“我爱读书,用省下来的伙食费买书看。”他说,自己小时候曾读过两年私塾。

  老人到南京前,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的工作人员已安排好了路线。他们随后带老人来到孝陵卫附近的一处民国碉堡。当年,曾瑞田所在的部队曾在紫金山、西山、孝陵卫一带进行过浴血奋战。

  下车后,坐在轮椅上的曾老便欠身张望。行至碉堡前,他情绪一度很激动。曾瑞田回忆,一次战争中,日军来势汹汹,身为重机枪手的他急中生智,在一间房子的窗户下重挖射孔,向敌人进行隐蔽性扫射。“战斗中打死多少鬼子难以统计,但我们的阵地还在。”曾老回忆,那场战役打得异常艰难,他不断转移阵地。

  “我被确认为国宝级抗战老兵,可我的许多战友却长眠在这里。”碉堡前,曾亿中代他父亲向各位英烈念了祭奠词,是曾老在家时亲笔写下的:“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你们长眠这里近80年,我想念你们。”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的负责人钱肖松,将一块纪念抗战老兵的铜牌敬献到曾瑞田手中:“曾爷爷,欢迎您回来。”

  没能登上中山陵陵寝,他觉得很遗憾

  当天下午,车子驶入陵园路,高大的法桐遮天蔽日。曾亿中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曾瑞田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但当得知自己能重返南京时,他笑得很开心。“他曾向我们提过紫金山,当年在这一带固守阵地。”曾亿中说,这次陪同父亲来,发现中山陵风景很美。

  曾瑞田坐在轮椅上,由志愿者们缓缓推入博爱广场。很多游客都上前围观、合影,还有家长教育小朋友:“这是抗战老兵爷爷。”

  他想上陵寝去看看,但由于年纪太大,再加上天气炎热,终没成行。在博爱广场上,他长久地保持仰望姿势,看着前方的台阶和博爱牌坊。他告诉记者,这是他自1937年离开南京后,第一次回来,但恐怕也是最后一次了。故地重游,原先很多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了。他想把这些永远留在脑海里……

  背后故事

  湖南志愿者热心帮忙,其中有老兵后人

  陪同曾瑞田来南京的,还有几名“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经询问得知,其中两名已经70岁了,是抗战老兵的后裔。

  70岁的姚珍淮老人,他的父亲也是抗战老兵,已经去世了。他告诉记者,在父亲的感染下,他对抗战老兵充满敬意,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自费东奔西走,为在世的老兵服务,希望他们能安享晚年。

  曾老的小儿子曾亿中告诉记者,他也是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这次他和哥哥曾保中及其他几位志愿者,陪着父亲来到南京。他说,作为志愿者,他不仅陪自己的父亲寻访抗战遗址,还主动帮助其他的抗战老兵,并发现老兵、给困难老兵送物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