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娱评|《北京遇上西雅图2》:适合中国人看的心灵鸡汤

2016年05月01日 11:22:00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祖纪妍

  (作者祖纪妍,“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戏剧导演,北京大学电影学硕士;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喜欢《北京遇上西雅图》。无论是从改编视角新鲜度、故事叙述流畅度还是两位主演的颜值度上来讲,这都是近年来中国浪漫爱情轻喜剧的上层佳作。当我得知续集将要上映的时候,内心是拒绝的,因为多少好故事就是毁在了续集手里。但当我通过预告片得知,这是一个系列框架下完全不同的故事时,我心中希望的小火苗又蹭蹭地窜了起来,并赶紧走进了电影院。

  事实上,《北京遇上西雅图2》并没有让我失望。尽管这根本不是一部学术意义上的好电影,可能也称不上是一个线索清晰、矛盾集中、逻辑清楚的好故事,但它确实是一部非常适合中国人看的心灵鸡汤。心灵是需要鸡汤的,特别是在现在的中国电影生态里——一个“没有车祸和堕胎”都可以值得标榜的电影生态里,有一部能让你笑一笑、哭一哭的电影,总归不是一件坏事。

  中国观众为什么会喜欢《北京遇上西雅图2》?首先是因为这部电影依旧由中国当代影坛的女神和男神担纲主演。女神汤唯的演艺之路可谓年少成名又一路坎坷,电影首秀《色·戒》一举摘得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也为汤唯带来了国际声誉。但之后汤唯的角色形象似乎被禁锢住了,好像她永远都是那么的高贵冷艳、冰雪聪明、含蓄内敛,以至于高冷得让观众有些疲惫了。好在《北京遇上西雅图》开发了汤唯身上的喜剧性元素,而这部续集更是把她发狠、耍帅、装无赖的可爱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于男神吴秀波,则堪称厚积薄发、大器晚成。虽然之前在电视剧领域佳作频出,各种角色类型都有涉猎,但被广大电影观众熟知的时候他早已“出落”成“大叔”。《北京遇上西雅图2》里,吴秀波由暖男变“渣男”,依旧那么文质彬彬,但却增加了很多腹黑和玩世不恭的特质。

  结尾处两位主角千里来相会的段落,成为两位主角飚戏的大好时机,细心的你一定要看清楚哟:是谁敢于毫无遮拦的把面部表情展现给大特写?是谁在三个正反打镜头中把人物情绪的三个层次刻画得淋漓尽致?是谁在宣泄极端感情的时候不会让你觉得“尴尬癌”?看完这个段落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认为汤唯的打戏会是惊喜。表演跟其他任何事情一样,细节决定成败。

  第二,《北京遇上西雅图2》的叙事方式特别“中国”。好莱坞的三段式结构其实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中国人讲究的是娓娓道来,是章回体,是紧接慢唱地在叙事中加入抒情。这部电影的叙事形式极其复杂,整体来看是“书信体”,拆分开来又是男女主人公各自一条线索:女主角线索是以“寻找真爱”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男主角则是以“回避伤害”为线索的“大男孩成长史”,当中同时穿插了另一条完整的故事线索,即“70年的真爱宣言”,秦沛和吴彦姝两位老人的精彩献艺使这部电影有了最真挚动人的情感根基。

  如此复杂、考究的叙事结构,特别适合中国人擅长“灯谜”的审美取向,观看电影的过程就像在拆解一团打了结的毛线团,又像是在完成一副关于“爱的真谛”的拼图游戏。不断涌出新鲜的情节点,不断与之前的线索相连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像不断穿插的客串演员一样总是可以让观众眼前一亮。

  第三,《北京遇上西雅图2》的细节特别符合中国观众的“恶趣味”。无论是“买断美国”的口号,还是为孩子选择学区房,甚至是不免让人有掉书袋之感的中国古诗词运用,都会让中国观众像被挠到了痒处一样的浑身舒畅——就连最后李健演唱的结尾曲,都可以让很多观众静静地等到最后。

  总归,这是一首中国70后女电影人为中国观众量身打造的情歌,无论是否符合你的预期,至少主创的诚意都值得我们为其干上一杯!毕竟,我们太需要属于自己的电影。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