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友谊说翻就翻”是一次集体自我减压

2016年04月14日 10:35:14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曹林

  (作者曹林,“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中国青年报编委;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题目你肯定知道我说什么事,对,跟你一样,我的微信朋友圈也被各式“友谊说翻就翻”体刷屏了。刷屏已经不能形容那种齐刷刷的壮观,应该是刷爆和沦陷。媒体人,纪委人,审计人,公益人,大学生,各行各业的人肆意地用漫画表达着本行的辛酸与苦逼:刚取的人民币说没就没,月头的流量说没就没,好好的姑娘说胖就胖,卡里的余额说没就没,楼下的WiFi说关就关。尤其是新媒体人的“翻船体”尤其能戳中从业者的痛点:帮我微信做篇10万+吧,不能标题党,要走心别走肾,我们跟那些厕所读物不一样,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之所以产生病毒般的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戳中了当下社会的一个痛点:人们之间的友谊过于脆弱――尤其是网络上的友谊。网络增加了社交机会,却因为工具的割裂,让人与人面对面的社交越来越少,机器上过度依靠符号的交流方式因为失去了人的温度而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未经深思的情绪会轻易通过键盘敲击而传播出去,未经深虑的说会轻易说出,轻易地加不熟悉的人加为好友,又轻易地拉黑、屏蔽和删除。我所加入的一个职业微信群,群友们说开撕就开撕,说退群就退群,这种脆弱的关系用“说翻就翻”来形容多么形象。

  当然,“翻船体”的流行主要不是谈友谊的脆弱,而是表达工作中的辛苦与苦逼、无奈和脆弱,承受着各种压力的人们用这种方式来传染带泪的微笑。虽然“翻船体”是在借段子吐槽,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健康有益的吐槽,人们并非通过吐槽去传递负能量和强化怨气,而是通过表达行业艰辛来缓解职业焦虑和进行情绪调节,用自嘲、自黑和自我消解来进行集体的自我减压。虽然是在吐槽,但并没有传递和强化郁闷,而是在一场充满欢乐的调侃和撒娇中完成了一次集体减压。

  段子是公众减压的一种方式,公众常常以戏仿、恶搞、自嘲、撒娇的方式完成一次集体的减压。上一次大规模的减压方式是模仿“千万别报体”。记得那一次是源于江苏省理科第一名想报北大新闻专业,但据这位状元称“这两天所有采访我的记者都不建议考新闻,所以我在考虑要不要读金融 ”。这条新闻引发了网友的跟风,随后被称作高考填志愿另类指南的“千万别报体”蹿红网络:千万别报考古,因为逗比的世界没人懂;千万别报学前教育,因为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千万别报环境工程,因为实习基地在垃圾处理场。

  跟这次“翻船体”一样,“千万别报体”也是各行各业吐槽本行业工作艰辛的一次狂欢,其实也不是想误导正在填报志愿的考生,也只是以娱乐化的方式来进行减压。吐槽完了,工作还得继续,而且看着其他行业也跟自己一样苦逼。自媒体人看到纪委人的郁闷,就不会觉得自己多郁闷了;审计人看到媒体人的苦逼,就不会觉得自己多苦逼了――大家都挺不容易的,还是好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吧,吐着吐着就舒服多了。

  不要小瞧段子的这种社会减压功能,一方面,段子是一种表达,有话要有处说,有了郁闷要说出来,这种表达能让人的焦虑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段子能在传播中形成共情,因为段子有极强的传播能力,人们能在共享一个段子中会心一笑完成一次共鸣――当知道别人也是如此,并非自己才这样时,就会在共情中释放一些压力;最后,段子能缓解焦虑,一场全民狂欢式的娱乐调侃就能释放不少压力。

  没有段子,没有这种借助段子传播的自我解压,人们该多郁闷啊,快乐的小船说翻就翻了:)所以,向那些伟大的段子手致敬。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