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记者手记:清明祭扫三两事

2016年04月01日 10:04:47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毛俊

  (作者毛俊,江苏广电新闻中心记者;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年清明前后的采访,我都会留意绿色祭扫。在南京,不少人都会开玩笑,说XX功德园,人生后花园,意思是说,离世后能安葬在一个环境优雅的墓园是件很幸福的事情。虽然各个墓园的档次建设略有不同,价格也有差异,但推行绿色祭扫,却是一样的积极。所谓的绿色祭扫,直白点说,就是少点明火少点碳灰。与往年相同,今年我依旧来到了南京最大的公墓——普觉寺公墓采访报道,看看绿色文明祭扫有没有一点新变化。

  时代在召唤:祭品也要紧跟潮流

  前些年,大家祭扫的祭品五花八门,有带着饭菜蔬果来的,有拿着厚厚纸钱来的,有扛着纸扎物品来的,也有捧着鲜花来的。这几年,拿碗拿筷带饭带菜的少了,但各种纸扎小玩意儿却依旧“生意火爆”。在临近墓园的宁丹路上,到处都是贩卖祭品的小摊贩,俨然一种火车站门口小旅游拉客的节奏。凑近一看,他们的纸扎商品比小超市还全面,而且非常“与时俱进”:除了金元宝、黄表纸这种老物件,大到三层小洋楼,豪华奥迪车,小到IPhone 6S  Ipad和遥控器、电视机,一应俱全。我心里想,幸好暂时没看见最新的纸扎IPhone SE,否则,我就真的要“跪了”。

  除了生活用品,模仿人民币的“冥币”也大摇大摆放在了摊位上。从颜色到大小,从图案到细节,有些冥币完全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还有的冥币拼面值,这样的“钱”从来不怕“通货膨胀”,动辄上千上万,面值的数字后面跟了多少个零,我数都数不过来。我问摊贩,哪种卖得最好?他告诉我,面值大的卖得好,和新版100元长得像的销量也不错。我又问,那为什么不印面值更大的,反正只是多加几个零,摊主笑着说,纸就那么大,数字太长了怎么印的下?不过,倒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这种冥币感兴趣,传统的黄表纸金元宝还是很有市场的。或许是因为,这种祭扫并不是一味的“拼财气”,用传统的方式寄托思念之情,才是更多人心平气和来上坟的初衷吧。

  ◎热闹堪比春节:鞭炮声中携家踏青

  前些年,我第一次接到去公墓采访的任务时,心里还有一丝忧虑,要是人气不够,拍出来会不会显得有些阴森奇怪?不过到了现场才发现,每年这个时候,无论天气如何,墓园都是很热闹的,甚至是热闹过了头:从早上八点开始,公墓就是人山人海接踵摩肩,汽车都很难入场,堪比元宵节的夫子庙。因为人实在太多,我不得不时时刻刻捂着我的上衣口袋,生怕被小偷顺走点东西。人们也不是哭丧着脸来“上坟”,而往往是携家带口,踏青出行,心情都还不错。采访中,甚至听到了这样的心灵寄托:有一家人的孩子在祭扫故去的爷爷奶奶时,毫无顾忌地大声说出自己的“愿望”:爷爷奶奶保佑我今年能得到一个新手机!家长现场也忍俊不禁,周围人也都笑了,因为这种愿望实在太可爱了。

  除了人多热闹,祭扫还有一点真的很像过年,那就是鞭炮。一到高峰期,漫山遍野鞭炮轰鸣,空气中浓烈的爆竹味儿,风都吹不走。记得三年前,鞭炮声此起彼伏,以至于我想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出镜采访都是奢望。做片子时,有时还得根据市民的口型来上字幕。得益于南京市去年开始施行的禁鞭政策,今年鞭炮的味道彻底没了,漫山遍野也没有再听到一声爆竹声,领导再也不用担心同期声听不清了(看来有些时候,行政号令还是很管用的)。问问各位市民,禁鞭了对上坟有影响吗?不少人都说,禁鞭好,省事,心意到就行了。

  灰飞烟不灭:无法抛却的纸钱情结

  鞭炮没了,但纸钱的飞灰还在。因为我有鼻炎,春季本来就容易过敏,纸灰一飞,常常被呛得喷嚏连连,抖抖头发都能缕出一把灰来。

  采访间隙,我发现在不少祭扫的人眼中,焚烧纸钱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寄托。烧的纸钱越多,就越能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我尽到了孝心,我是一个孝子。更何况对于许多人来说,扫墓一年才有一次,不多烧点,能安心吗?于是,每年都能见到一些市民,不仅带着仿人民币的冥币,还有纸扎苹果电脑和纸扎奥迪。当我把镜头对准他们,想进一步问问是不是真的相信这些“假货”能寄托思念之情时,他们又往往是拒绝的。或许在他们心中,答案早已明晰,自己不过是随大流的一个“大胆者”而已,至于上电视去“表决心”,还是免了吧。

  相比于这样的祭扫市民,真正让我啼笑皆非的是“鲜花换纸钱”的绿色祭扫推广活动中,一些意外的状况。

  清明前后,南京一些公墓都会摆出一个摊点,放上不少鲜花,本意是号召市民将带来的全部纸钱兑换成鲜花,以此普及绿色低碳祭扫的理念。有部分市民受到启发,真的响应了号召,把全部的纸钱换了鲜花,不过,一些市民却钻起了理解的空子。采访中,一位市民了解情况后,从手中厚厚一沓的冥币中抽出一张说,这张面值几百万,给我换十支菊花吧。我顿时哭笑不得:这到底算豪气还是算小气啊?虽偏离了本意,但工作人员也不好生硬拒绝,于是礼貌性的给了他一枝菊花,说,希望您明年不要再带纸钱来了,有鲜花就好。当我提出能不能问他几句时,他却摆摆手,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一个上午,一桶桶鲜花换出去了,收回来的纸钱却并不可观。我有点泄气,问工作人员,你为什么要去满足那些明显是来占便宜的市民呢?她说,让他们得点便宜,也聊胜于无,至少能让鲜花走进他们的祭扫物品范围,那也是种缓慢的进步。采访结束后,我坐在车上,回想着这次五味杂陈的经历。那些市民,是否真的认为自己为低碳绿色祭扫做了贡献?亦或是他们在自鸣得意:花了一份纸钱的钱,得了纸钱+鲜花的效果,看来明年带的纸钱真不能少,除了烧掉,还能“买”花?我不知道,或许以后才能有一个答案吧。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