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曹睿手记:《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辛德贝格篇

2015年12月18日 14:33:50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者曹睿,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编导,大型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中辛德贝格一集编导;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1937年至1938年间,有一位丹麦人在中国南京经历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106天。

  2015年,193个日夜,我们经历了寻找他的历程。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这部纪录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寻了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在10位主人公中,有这样的一位,他没有约翰•拉贝那样让大家耳熟能详,他不像贝德士那样居住在中国30年,他仅仅在南京只有106天。就是这106天,他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一段极为残暴的疯狂屠杀,这期间他不遗余力的保护和帮助着南京的难民,他就是丹麦人辛德贝格。

  辛德贝格的这段经历让我着迷;但是,辛德贝格是谁?他究竟做了什么?随着《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展开的深入制作,我也逐渐的寻找到了辛德贝格的人生轨迹。

  2015811日,当摄制组到达丹麦奥胡斯的当天,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舒适、安静;辛德贝格就出生在这里,这样的一座城市怎么会培养出辛德贝格这样喜爱冒险的性格?这一切,当我们与辛德贝格的外甥女玛丽安相见时,我们找到了答案。

  在我们与玛丽安交谈和采访的过程中,这位67岁的女士声情并茂的对我们讲述了她对辛德贝格舅舅的认识。这期间,她时而风趣,时而严肃,动情之处眼中会泛起泪光,娓娓道来。也许这就是辛德贝格家族血液里所流淌的不羁个性。面对着玛丽安的讲述,我不禁想到了辛德贝格在自己自述中所写道:“我们不准备说他的地址,他不想被人知道,但我们肯定你愿意听听他的传奇故事。”是的,我们非常愿意听听辛德贝格有趣的故事。

  南京江南水泥厂,这里是辛德贝格当年在南京期间所工作的地方,今天,旧址依然完好;在这里,我进行了多次的拍摄,每一次的拍摄,都会使我与那些旧时的画面重叠。我仿佛走进了当时的画面中,亲眼目睹了江南水泥厂难民区难民们的生活景象;在颠簸的汽车中,与辛德贝格一同运送物资往返于南京城内外;四处凄凉的画面,让我嗅到了血腥的气味。这些重叠的影像,这些血腥残酷的画面,正是辛德贝格在南京时的所见所闻,他将这些照片精心装帧成册,保存,冒着生命危险将这本相册带出;这就是现存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哈利•瑞森中心里的《辛德贝格相册》。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这部大型纪录片承载着很多第一次:它是第一部以见证、亲历以及探寻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惨剧的外国人视角来表现的作品;作品中第一次寻找到约翰•马吉遗失的胶片;《辛德贝格相册》,也是第一次以电视的符号相对完整的向公众展现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所经历的一切。

  201512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经过193个的日夜,《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之辛德贝格也在这一天呈现在公众眼前,我们将铭记那段历史,我们不会忘记丹麦人辛德贝格为正义、人道所付出的努力,我们还将继续追寻,我们也会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铭记

 

[辛德·贝格简介]

在南京的106天——外国人记录南京大屠杀

[创作手记]

南屠纪录片制片人:记录,为让记忆更加清晰

南屠纪录片总编导:让事实说话,换一个视角看历史

[编导手记]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东史郎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之松冈环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拉贝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魏特琳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威尔逊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笠原十九司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乔治·费奇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约翰·马吉篇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