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何蓉手记:《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魏特琳篇

2015年12月15日 09:32:5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何蓉

  (作者何蓉,现在江苏广电总台电视传媒中心总编室工作,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中魏特琳一片编导;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1937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留校人员合影(魏特琳:前排左四))

  感受历史的方式之一,就是讲述好具体人的故事。十集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通过个人化的视角来展现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十集十个人物,美国人明妮·魏特琳是其中之一。

  对于明妮·魏特琳,如果说之前的了解仅停留在她是一个救助过中国人的外国女性的层面,那么在纪录片采访制作过程中,我却被这个美国女性的纯真善良与责任感深深感动。

  与系列片中的其他七位西方亲历者不同,明妮·魏特琳的命运因这场浩劫发生了改变。故本片以明妮·魏特琳的命运转折为视角,再现了大屠杀那段黑暗的日子。

  1912年,26岁的明妮·魏特琳来到中国,直到1940年患病回美治疗,在中国28年。1919年受聘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教,终生未婚,她深爱着校园与周围的居民,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前夕,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建立安全区,专门收留妇女儿童,保护了万名妇女儿童免受日军蹂躏。然而,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和中国百姓的悲惨遭遇却成为她挥之不去的梦魇,1940年她罹患精神忧郁症回美治疗,一年后自杀。

  日本历史学家笠原十九司在摄制组采访中表示:“从这一点来说,魏特琳也是日本侵略的一个受害者。”

  一方面,我们通过在国内外的寻访来讲述魏特琳的故事。2015年6月,摄制组在伊利诺伊州立博物馆,拍摄到国民政府在1938年7月30日颁发给魏特琳的襟授采玉勋章。此勋章是魏特琳侄女蓝恩太太在上世纪末捐献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在荧屏上展现。

  (国民政府颁发给魏特琳的襟授采玉勋章)

  1941年5月18日,魏特琳自杀四天后,美国联合基督教传教士公会将魏特琳安葬在她家乡雪柏镇的盐河公墓。在摄制组拍摄到的当年照片上,墓地周围一片空落;如今魏特琳的唯一弟弟、侄女、侄子都埋葬在她周围,墓地松柏参天。《魏特琳传》的作者,美籍女士胡华玲介绍说,曾经一度,魏特琳的弟弟路易·魏特琳埋怨姐姐一直待在遥远的中国,不能回美对老父亲尽孝;而现在,魏特琳的事迹让全家族都引以为傲。

  在我们采访到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有当年魏特琳众多救护者中的两位,都已九十多高龄,一提到“华小姐”(魏特琳中文名),仍然泪流满面十分感佩。

  另一方面,《魏特琳日记》成为展现魏特琳现实和心路历程的重要线索和佐证。摄制组拍摄到的《魏特琳日记》正本原件,保存在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的图书馆。从1937年8月12日开始,到1940年4月,魏特琳几乎每天以日记的方式,记述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所见所闻。胡华玲女士介绍说,她写日记的原始动机是眼看到战争很快要波及南京,她要为金女大做很多准备工作,无暇再向以前一样,跟她的朋友及金女大董事会写信汇报,而只能用日记来代替。但后来日军占据南京,大肆烧杀歼淫,所以魏特琳决定要留下第一手资料,把她亲历的那些惨痛记下来,将来让世人了解真相。

  《魏特琳日记》副本现保存在胡华玲女士那里,这是魏特琳侄女蓝恩太太转交的。采访中胡女士表示,待她百年后,将把副本原件捐献博物馆收藏。

  78年过去了,而那段历史却从未远去,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在揭示历史真相的同时,祈愿世间再无杀戮,人人安享和平。

 

[魏特琳简介]

十集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第二集:明妮·魏特琳:生命孤岛中的守护神

[创作手记]

南屠纪录片制片人:记录,为让记忆更加清晰

南屠纪录片总编导:让事实说话,换一个视角看历史

[编导手记]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东史郎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松冈环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辛德贝格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拉贝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威尔逊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笠原十九司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乔治·费奇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约翰·马吉篇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