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你可曾计算拼“双十一”的成本?

2015年11月11日 13:44:5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陈方

  (作者陈方,“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专栏作者,资深评论员;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1110日这一天,办公室里的女同事竟没人提及“双十一”。原以为“双十一”也会遭遇七年之痒,毕竟再热闹的狂欢经过一次次重复之后都有可能走向平静。不想,离“双十一”几个小时前,朋友圈开始被“双十一”的话题刷屏。男人们哀嚎着“防火防盗防败家娘们”,女人们立誓今晚要做一个“明媚的女纸”,不能倾国倾城,但可以倾家荡产。零点刚过,男人们还顾不上喊“剁手”,那些“明媚的女纸”已化作“千手观音”,一面咔咔咔的刷单,一面还不忘截图在朋友圈里替马云做一下宣传——“不到34分钟,天猫交易额已突破两百亿”。没错,她们在出血出钱的同时,还忘不了亢奋地替别人数数钱。

  也有朋友在朋友圈里表达着不忿:“双十一买东西的人,都是病人,从众病。”记得几年前“双十一”刚刚流行时,就有人用一个老掉牙的段子形容购物者的“从众病”:广场上,有一个人抬头望天,旁边经过的人出于好奇,也抬头望天,第三个人看到有两个人在望天,也加入进来,很快,几百人都在抬头望天……最终,他们什么也没望到,于是大家纷纷互问:你在望什么?在互相追问的时候,第一个抬头望天的人,已经止住了鼻血,低头离开人群。

  不能说前赴后继的“剁手党”没有从众,但 “双十一”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当第七个“双十一”到来时,那些“剁手党”的从众心理到底还占多大比重,我不知道。我只是好奇,那些平日里哭惯了“穷”的人,为什么会在“双十一”这一天毫不犹豫展示自己“土豪”的一面?是因为“穷”才不得不等到“双十一”这一天网购打折价么?似乎又不是,刷单后她们发现有些商品的狂欢价,其实只比现价便宜一毛钱。

  无论怎样,商家造势已久的折扣声势与时间节点本身塑造的仪式感,让太多太多的人投入到以分秒计的消费狂欢中。从宏观方面看,全民式的消费行动,已经成为商业和资本塑造社会的一种重要体现,那些陶醉于消费狂欢中的人们借此感受着丰裕社会的美好。但我更乐于从微观的角度,从她们与“双十一”的融入和抽离体察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那些坚决要在“双十一”狂欢的女人们一定坚定认为,一个女人如果谙熟采买之道,那她大到理财持家,小到整理收纳,总归不会太乱,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也绝不会低。对于很多女人来说,对“物”的规划几乎是人与外界最好的接口。所以,去年“双十一”结束后,马云特别感谢“中国妇女”时说的那句“这些败家的女人,我可以保证很多是为孩子、为老公买的,为爸爸妈妈买的,女人比男人考虑别人多多了”,被无数女人拍手称赞。

  当马云在感谢“中国妇女”时,我的一位朋友却在抱怨他老婆去年“双十一”时囤下的牙膏牙刷洗洁精到现在还没用完,但这却丝毫阻止不了她继续囤货的激情。那些狂欢于“双十一”的人们,有些人为持家而购物,有些人为购物而购物。在“需要”和“价格”之间,很多人只盯着“价格”。

  所以,有人语重心长劝告购物达人:血拼“双十一”的问题在于,它往往会以“价格低”使你忘记了“是否需要”这件事。在狂欢价的诱惑面前,对于那些可买可不买的商品,很多人的心理恐怕是“反正便宜,先买回来再说,也许将来用得着呢”。但她们很少考虑追逐“双十一”到底有多大成本:“双十一”之前,浏览各色商品、比较哪家店铺打折最厉害要花费多少精力,“双十一”刷单抢货时要花费多少时间,等物流又要花费多长时间。没错,在很多人的生活态度里,时间和精力从来不算成本。我们不太愿意去思考如何用这些时间和精力去赚更多的钱,而是愿意用这些时间和精力购买更便宜但未必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每年“双十一”之后,偶尔会有新闻爆料因购物败家而引发的家庭矛盾,人们当谈资聊聊一笑而过。在所有关于“双十一”的数据中,并没有明确的数据来区分,到底多少人是盲从于别人的购物狂流中,有多少人是在购买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少有人去合计自己拼搏“双十一”的时间成本。几十年前胡适就说过,他所目睹的中国怪现状,最普通的是“时间不值钱”。几十年前如此,现在依然如此。我们习惯于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衡量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与摸不着的时间成本相比,抢上几笔打折的也许未必完全用不上的商品,更能愉悦内心。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