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可别过成了“热闹的教师节”——写在第十六个全国记者节来临之际

2015年11月08日 12:19:1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者毛俊,江苏广电新闻中心直播记者,2013年入行,参与过12·13国家公祭日,南京二桥货船翻扣,南京江北化工园区爆炸,大丰麋鹿鹿王争霸,南京江宁云台山河漫水绝口等直播报道。)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把一些需要崇高道德的职业放在一起比较,比如老师,记者。其实对比下记者节和教师节,也是一件颇令人寻味的事情。当然,我很庆幸,记者节没有弄得像教师节那样沸沸扬扬。

  每到九月十号,不少老师们过的都不是节,而是结。到了这一天,想过节的不想过节的通通被放进一口大锅,被学生家长还有各路媒体煮了一通。我有个朋友,去年刚刚毕业做老师,教师节在他眼里,成了又爱又恨的烫手山芋。有人祝贺,体现的是职业的价值意义,但总不乏超额礼品及其背后特殊请求。过得平平淡淡,虽说少了些麻烦,但真看到某些老师大包小包满载而归,自己心里也未必能做到不起波澜,甚至联想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这个教师节,很多时候还真不好过。

  不过再看看我们记者节,那可就清心寡欲得多了。首先,社会知名度不高,人人都知道记者,却未必听说过记者节。更重要的是,虽说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享用记者工作的成果,但观众读者们可不大会在这一天计划着怎么去给记者过个节。那么,没有过成教师节那么隆重的记者节,还有意义吗?

  其实,低调平淡的记者节,和记者一样,理应且只能成为深夜里熟睡城市的守夜人。记者节和记者,其实有着一样的特质。

  记者和记者节都需要低调,需要踏实。记者需要用平凡人的视角走进生活,而不是像明星那样开展工作。刚刚入行时,拿起话筒走街串巷,采访时总会有市民围观,似乎记者就是电视上能露脸的明星。日子一久,我也难免飘飘然。

  有一次我以民生帮忙的题材采访一位大妈,遇到了困难,她死活都觉得我是假记者。实在不耐烦了,我说,大妈,您打开电视看得到我的!大妈听了不以为然,反问,看到你又怎么样?你当你是明星啊?明星也有假的,也有我不认识的。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像一声闷雷,让我一时间有点下不来台。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不是每个观众都希望有个明星般的记者来帮他,不是有了明星般的知名度,我就可以更好的采访报道。更何况,我这算个什么星?不过是自以为是的高调罢了。

  采访的久了,慢慢就感受到,官员艺人也有家庭的苦衷,民工老农也有天伦的幸福,这些五味杂陈的情感不需要你用多么高深的技巧和多么著名的记者去采访,只需要低调一点,踏实一点,将心比心,就能水到渠成。记者,需要坚守公平,需要有血有肉,但失去了人与人之间对等的人格,把自己打扮成社交达人和著名人士,是注定会偏航的。所以,记者低调不等于记者不重要,记者节低调,恰恰说明了这个职业,有时真不能太高调。

  除了低调和踏实,记者节和记者身上更重要的是品质是远离任何的利益链条。记者的报道不是没事找事的任性,更不是天灾人祸后的违心救火。每年,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投诉,环保偷排,征地补偿,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等。在揭短亮丑的同时,难免有打招呼送礼封口。如果和这些利益链条走的太近,陷入泥潭就是迟早的事。前些年,山西某煤矿出事,前来报道的记者排队领取封口费的丑闻还在耳边,只需要一两次类似的消息,就足以让记者这个行业的名声背上黑锅。看看教师节,就是前车之鉴。有人说,教师节家长学生乐于送礼是因为有求于老师,这么说来有求于记者的人也不在少数。现在,没有在明面上看到像教师节那样对记者大大小小的问候,说明大部分人还是认可记者需要与各种利益划清界限。所以,记者节在行业领域外不那么热闹,是件好事。如果真有哪一个记者节,报社电视台网站门庭若市,那倒还真麻烦了。

  不管是舆论监督还是情感援助,记者都应该是这个城市熟睡时的守夜人,他不能太闹腾,不用太闪耀,而更需要安安静静地靠着良心在黑暗中完成工作。这也像记者节一样,看似悄无声息,却又润物无声,不用人尽皆知,但求问心无愧。如果过得和热闹的教师节一样,记者节怕是也要容易变味吧。

  (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