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写在第十六个全国记者节来临之际

2015年11月08日 12:15:2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者张宁,江苏广电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从业15年,采访经历主要集中在法制,情感,心理,社会新闻,人物访谈等领域。主创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各类奖项。)

  记者这个职业的魅力之一在于,可以见识形形色色的人

  这些人本来并不会与你的人生有任何交集,一个采访,TA的人生,就与你有了联结,有的人会带给你感动,有人会让你思考,有的人让你见识人性之复杂……10多年的采访生涯,有太多的人和事印刻在脑里、心里,在无数的黑夜、凌晨、午后,不经意的会想起:TA现在还好么?如果当时我多问一句或少问一句,TA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女子监狱里的晓雪

  做过三年法制节目,与不少罪犯聊过天,说说晓雪吧。晓雪是个柔弱的女子,却是一名重刑犯,因与情夫合谋杀害自己的丈夫被判无期徒刑。情夫已被执行死刑,而她将在铁窗内度过余生。采访的过程并不容易,她话很少,戒心很重。整个交流的过程,她不直视我的眼睛,大多数时候甚至头也不抬。

         她给我的印象是冷漠、心狠、绝望。弱女子为何杀夫?在挤牙膏似的采访过程中,我逐渐梳理出她黯淡的人生:从小单亲家庭长大,缺少关怀,很早就嫁给了她的丈夫,可是仓促的婚姻加剧了她的不幸:丈夫酗酒、家暴,她苦不堪言。后来的剧情开始狗血,她有了外遇,丈夫知道了家暴更狠。终于有一天,她由受虐者变成了施暴者:伙同情夫毒死了她的丈夫……她叙述整个过程好像在说别人家的事,没有悔恨,歉疚。要知道,两个男人因她而死。

  最后我问,你还有什么愿望么?她眼皮抬了一下,说:想找女儿,家里出事后孩子也不知道哪里去了,现在应该有5岁。说到孩子,晓雪冷漠的脸突然好像化开了。那一瞬间的表情打动了我,我说我们来帮你找找吧。

  寻找的过程很曲折,在此不赘述。总之后来被我们找到了,孩子早已被亲戚送人,而且没有走合法的领养程序。我们费尽周折打听到了孩子的养父母。见到孩子,我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这孩子有着跟晓雪很像的一张脸。孩子被送走时还小,对家里的变故并没有概念。养父母也挺疼爱孩子的,我们决定不打扰孩子的生活,只是拍下孩子的画面带回了南京女子监狱。

  晓雪看到孩子那一刻的场景,我终身难忘。她跪着爬到电视机前,嚎啕大哭,好像用尽了一生的力气。

  后来,晓雪给我写过一封信,说要好好改造,争取减刑。她的人生从此有了一道光。

  得抑郁症的电子工程师

  多年前我因做抑郁症题材的报道,而与“反抑郁歧视第一人”小袁结缘。当年他因为与IBM的一场官司,成了知名度仅次于崔永元的抑郁症患者。

  2006年小袁大学毕业后进入IBM工作,07年患上抑郁症。医院开出了“建议边工作边治疗”的鉴定,小袁希望回公司工作,这对他的治疗也有帮助。但收到的回音却是要求他自己离职。小袁三次自杀,被救,随后他将IBM告上法庭,这一案件被称为“反抑郁症歧视第一案”。

  最终官司打赢了,可IBM没有履行判决结果,只是补发了工资,并没有让他回去上班。然后,就是小袁多年执着的抗争。

  那段时间,他会突然在我的MSN上冒出一两句话:诉说自己的孤独、绝望……而我所做的,只能是劝他“想开点”。

  他极少出现,有时一、两年都没有联系。偶尔给我发个短信,都是陷入心理困境的时候。我也不时的在网络里查找一下他的现状。他一直在和自己的抑郁症在做斗争,而且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习,同时也一直努力重返社会。

  后来我们在微信上偶有互动。

  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真的不要轻言理解他们的痛苦。只要活着,已经需要莫大的勇气。

  小袁的痛苦,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歧视。这使得他为重返社会所做的努力毫无意义。

  他曾经过五关斩六将,靠自己的实力进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试用期工作表现优秀,却因为公司了解到他的病情,而将他辞退。他曾说,“他身体里流着电子工程师的血液”,但却因自己的抑郁症,一次又一次的被全盘否定。

  他给我发短信,说:“我这类人怎么靠劳动活命这社会也不允许呢?每家都说别的公司到处是机会,8年了,每家都不收。”

  去年,他母亲去世了,我从他的朋友圈里看到这条消息。他说,希望死的是自己。我很难想象那段时间他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状态极差。生活也窘迫,为了修电脑的几百块而肉痛。好不容易得到面试机会,却为买不到打折机票而为难。

  他自尊心极强,不愿意开口求人,他只想靠自己的努力,重新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虽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没有放弃。

  最近,小袁终于有了工作,朋友圈里不时更新着与工作有关的状态。我甚欣慰,但仍能感觉到他的小心翼翼。毕竟这条自我救赎之路,太艰辛。新工作能持续多久?外界对抑郁症的歧视何时再次击碎他的梦想与努力?这些都未知。

  而我,还会继续关注着他,并继续为反抑郁症歧视而呐喊。 

  虽然很久不跑一线,但回忆起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仍然心潮澎湃。

  我一直很喜欢自己的职业,虽然记者的光环早已褪去,但我要感谢这个职业给予了我责任,担当,锤炼了我的执着和韧性;它还赋予我观察这个社会的独特视角,警示我不可浅薄与片面;更感谢它带给我的那些经历,让我成长,使我觉得此生不虚度。

  (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