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学的语文有用吗?|00后说

2015年10月28日 16:31:0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周婧欣   

  (作者周婧欣,00后,南京市初二学生;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个学生,从小最熟悉的课程莫过于语文、数学、外语了,而对于很多学校来说,语文更是占了大部分比重。学习语文不仅是在课堂上、在书本里,更是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即便是平常的对话,也要运用到语文知识。

  但是,这几个月来随着BBC的一档节目热播,关于“中国式教育”的讨论在网络上引发了一阵热潮。网友们将中国式教育与英国式教育进行了比较。中国教育拥有着教学效率高和知识面更广等优点,但同时也有着压抑孩子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意的弊端。作为主课之一,语文的教学自然也有这样的问题。

  小学的时候,我曾当过一段时间的语文课代表,每周一同学们都要交一篇作文。有一次,老师布置一篇关于母亲的半命题作文,翻开同学们的作业本一看,基本上全部是“上学时下雨,妈妈冒着雨送伞”、或“自己发烧,妈妈彻夜陪伴自己”的老掉牙的桥段。又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帮助别人的作文,同学们写的全是“扶老奶奶过马路”“老爷爷摔倒在地上,自己去扶”“在公交车上给孕妇让座”等被写烂了的话题。写作文本来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平时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胡编乱造,越来越多的“撒谎作文”浮现了出来。

  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一丝创意,这是对我们写作能力的遏制的结果:除了这些假阳光、假正义的事情,完全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同时,更是对我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扭曲:做好事就仅仅是扶奶奶过马路,做母亲就仅仅是发烧时待在孩子身边,好孩子就仅仅是捡了钱包交给警察叔叔。每天看这样的作文,学生岂不是一个个变成了生活中的傻子?

  除了写作以外,阅读也是让我感到困惑的问题。阅读,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知识面,不做井底之蛙,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这个世界。但是为了考试能够统一,中考明确地要求学生该读哪几本书。有的同学抱着侥幸心理,对于规定的那几本书,想看就看,不喜欢看就拉倒,但是在考试中却吃了亏。我本人就有这样的经验,在考试前一个月并没有看老师布置给我们的“必读书”,而是读起了自己爱看的《红楼梦》,结果到了单元测试的那一天彻底傻了眼。试卷考的再不是书上写的基本常识,而是“必读书中的内容!阅读本应该是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在中考规定“必读书目之后,每个人就只能读一样的书,这样的书又怎么可能满足不同的人不同的求知欲呢?如果一直这样读自己不爱读的书,学生难免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希望教育部门可以认真地考虑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也许是很难,但如果多从学生和教育本身来努力的话,相信这些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