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文章与新华社雷同 官方:书记"被署名"

新京报 2017/07/04 02:52

  近日,网友指称陕西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抄袭新华社两年前的稿件。官方回应称,此事系“县委办公室工作方面的重大失误”,且李志锋是“被署名”。

  记者注意到,这位毕业于师范学校并教书3年的正处级干部去年2月从富县县长升任县委书记。上个月里,他出席了至少7次公开活动,其中有5场是会议。

  在另一篇署名文章《如何当好县委书记》中,他讲到父亲分地吃亏留下心病的故事,认为一定要公正公道,绝不能认为是小事就无所谓,绝不能让信访人留下心病。

(涉事文章)

  (涉事文章)

  开头第一句和结尾都一样

  封面新闻的报道显示,李文峰的文章刊发在今年6月23日的《延安日报》第二版上,名为《欲明人者先自明 欲正人者先正己》,共有1566字。而被网友称为原稿的新华社稿件叫《新华时评:严以律己重在自重、自省、自律》,共有949字,刊发于2015年5月14日。

  媒体进行了文本对比,发现算上标点符号,二者之间一模一样的字有874字。其中开头第一句“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以及“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多年间始终成为领航中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到文章结尾的“严以律己,是摆在所有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永恒课题,值得时时警醒、事事谨记。”,系一模一样。

  今日晚间,富县县委宣传部一王姓负责人短信回应媒体称:“此事属于县委办公室工作方面的重大失误”,并称此事件为“李志峰同志‘被署名’”。他们近几日一直在查处,正式通报将在稍后反馈。

  自称村里分地时,父亲曾吃亏

  富县官网公开的资料显示,李志锋1968年9月出生于陕西吴起。1984年考入延安师范,3年后回到家乡,在吴起县二中教书。

  1990年11月开始,李志锋步入仕途,先是在家乡的人事局,9个月后进入延安市劳动局。以此为基础,他开始了在延安市长达22年的工作经历。

  2002年12月起,他离开市劳动局,赴延安下属的宝塔区任职,历任政法委书记、副区长,并于9年之后成功升至正县级的市政府副秘书长。

  2013年9月,李志锋离开了延安市,进入下属的富县历练,先是担任代县长、县长,后于去年2月升任富县县委书记。

(李志锋)

  (李志锋)

  看记者检索发现,去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人民周刊》杂志的官网——人民新闻网刊登了署名“中共陕西富县县委书记 李志锋”的文章《浅谈从政经历—如何当好县委书记》。

  在该文中,李志锋谈到了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

  十多年前,我在市上工作,有一天,我父亲打电话叫我回家一趟,说家里有事,(他从来不因家事给我打电话,总是怕影响我的工作)我以为老人有病或发生什么大事了,就急忙赶回去,到家一看父母都很好,我就放心了。

  我父亲说生产队分地太不像话,要你回来看怎么办,原来一块地8亩,当年分给咱家一半4亩,这次量成7亩,那一半还是4亩,给咱家多算了3亩,这太不公平了。我给我父亲做工作,说您和我母亲都年龄大了,过两年都不种地了,别再争这个理了,说了半晚上二老终于同意了我的意见。

  后来我把父母亲接到延安和我一起住,村里的地给人都没人种,早就荒了。但我父亲经常对我说:“那年分地把他亏了,实在不公平,都怪你不让我去找乡政府”。老人家一直耿耿于怀,成了他的心病。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不是有用没用的问题,关键看是否公道。从此以后,我接待上访从来不敢马虎,一定要搞清事由,一定要公正公道,绝不能认为是小事就无所谓,绝不能让上访人留下心病。

  一个月开了至少5场会

  被指抄袭的文章刊发于6月23日,那么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李志锋在做什么?

  记者梳理富县官网发现,这位县委书记至少参加了7项在该县的公开活动:1次扶贫调研、1次学习体验、5场会议,平均4天一项。

  6月1日上午,入村入户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并检查村内外人居环境;

  6月20日上午,陕北山地苹果发展暨全省果园中后期管理现场会召开,李志锋观摩;

  6月21日上午,上级就县级党政领导工作地安家制度和“三项机制”贯彻落实情况召开座谈会,李志锋参加;

(李志锋调研)

  (李志锋调研)

  6月21日下午,主持召开全省脱贫攻坚市际交叉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推进会,通报交叉检查反馈问题,安排问题整改工作和下阶段重点工作。

  市委市政府联合督查该县2017年上半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召开座谈会,李志锋参会;

  6月26日上午,包括李志锋在内的4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先后走进延安学习书院和新华书店现场学习体验,开展“进书院、学理论、促赶超”主题党日活动;

  6月27日下午,富县庆祝建党96周年表彰大会,李志锋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