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回应“13名学者实名质疑其实验结果”
韩春雨在实验室。近日,13名国内学者实名质疑韩春雨实验结果,呼吁第三方介入调查。 资料图片
新京报讯 (记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将NgAgo基因编辑技术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已逾五个多月。这期间,多名国外科学家曾声明无法重复实验。近日,13名中国科学家也公开实名质疑,他们仍没重复出实验结果,并呼吁有关方面组织第三方介入调查。《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昨日回应,正在继续调查,现在没有进一步结论。
韩春雨昨日接受媒体采访称,他依然认为(实验失败)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至于谁重复成功了实验,他暂不方便透露。截至记者发稿前,河北科技大学未对此作出回应。
13名学者实名表示无法重复实验
韩春雨论文发表一个月后,便“风波不断”。曾有多个国际学者实名声明无法重复其实验结果,并建议《自然-生物科技》杂志介入,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
这之后,中国学者无法重复实验结果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直到近日,包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魏文胜、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王皓毅在内的13名学者实名发表声明,称多次实验但均未成功,并期望第三方介入调查。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在声明中表示,两个月中,其实验室曾先后测试上百种实验条件,但都未得到预期结果。魏文胜在曾在采访中说,几个月内,他的学生也曾做过多次、不同的尝试,但均未能成功重复实验。
为何选择此时实名声明,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劲松解释,目的是希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问题,希望韩春雨能够和我们一起将实验重复出来。我们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态度,现在等待韩的回复,并希望能有第三方介入调查。
《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称仍在调查
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启动针对韩春雨文章的调查。昨日,《自然-生物技术》所在出版集团的媒体官员回应记者,称《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正在继续调查这一情况,现在没有进一步的结论。
此前,上述杂志新闻发言人曾回应,将按照既定流程调查。根据流程,作者须将材料、数据、代码和相关的实验流程及时向读者提供,不能加以不当限制。
面对数月以来愈演愈烈的质疑,王立铭认为,对于附有监管责任的机构,包括为韩春雨研究提供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河北省发改委,以及其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应该开展客观和全面的调查,检验其中是否存在学术错误乃至学术不端的行为。
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也认为,这属于科学共同体的自洁机制,如果某一个实验无法重复,应该互相交流谈论,共同解决。这是很严肃的事情,他强调,面对同行的质疑,当事人应该尊重,正面回应。
■ 新闻回顾 曾被誉为“诺奖级”成果
自从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后,便身陷漩涡。先是被媒体热捧,称其为“三无”教授但有“诺奖级”发现。但一个月后,因为未有实验室成功重复韩春雨实验结果,其所受质疑愈演愈烈。
8月,数名国外学者实名称多次实验后,仍未能做出结果。并建议《自然-生物技术》介入,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韩春雨曾回应,质疑不科学,并称已有实验室重复成功。
此后,不断曝出针对韩春雨实验结果的质疑。这期间,他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明,已有实验室重复成功,但不方便透露具体信息。
韩春雨曾缺席多个基因编辑领域会议也被视为反常之举。一位学者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发表成果后,当事人应该与同行交流,并积极希望获得认可。但他却缺席几次重要的学术会议,如9月末举行的以“基因组编辑新技术的兴起将带来的冲击”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114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等。
【焦点1】 学者称污染很容易发现并纠正
面对实验结果无法重复,韩春雨曾多次接受采访时表示,已有实验室重复成功,但不方便透露对方姓名。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看来,这种情况似乎有些反常。
他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将最新成果重复成功,会愿意分享。“能紧跟最前沿进展是幸运和荣耀的”。
为何多个实验室无法重复实验结果,韩春雨曾多次在采访中猜测,无法重复实验也许是材料受到污染。其中一位发表实名声明的学者告诉记者,材料是否污染并不能算根本问题。“对实验室而言,采取消毒等措施防止材料污染是很基本的操作,实验中材料受到污染也很容易发现并纠正”。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王皓毅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多位老师都按照韩春雨论文的描述,使用同样的细胞系,同样的gDNA,针对同样的目标基因进行编辑,但仍没有得到阳性结果。
韩春雨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如今,已有13名科学家实名发表声明,但已重复成功的实验室仍“讳莫如深”。
【焦点2】 几百家商业公司未能重复成功
多位实名发声的学者在表达无法重复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大多期望由第三方介入,尽快将事情调查清楚。昨日,《自然-生物技术》相关负责人回应,正在继续调查。
根据《自然-生物技术》的既定流程,作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发表论文的条件之一,作者须将材料、数据、代码和相关的实验流程及时向读者提供,不可加以不当限制。但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科研工作者表示,直到目前,其仍未公布更核心的实验数据。
他还透露,目前,几百家基因编辑的商业公司也在以更高效的方式重复实验。但据他了解,这些公司也尚未重复成功。“至少几百家吧,而且他们的重复效率更高”。
如果当事人仍未正面回应,上述学者认为,应该呼吁有关管理方,借助外部第三方力量展开调查。王立铭也认为,对于负有监管责任的机构,包括为韩教授研究提供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河北省发改委,以及韩教授工作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应该开展客观和全面的调查。
【焦点3】 质疑未澄清 韩春雨已荣誉等身
除质疑研究结果本身,多位学者也对学术争议未定前,便对韩春雨给予学术荣誉及支持提出质疑。王立铭声明,我不赞成在相关调查尚未开展并得出结论之前,轻率地判定韩教授的工作是否存在问题。而与此同时,我也非常反对在目前就给予韩教授过多的学术荣誉和支持。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科研工作者也赞同,在学术争议本身没有结果之前,过多的荣誉会加剧风险。他认为,学术荣誉本身应建立在研究结果受到认可的基础上。
根据报道,文章发表五个月内,韩春雨已收获多份荣誉与资助。7月,韩春雨被选举为河北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并被学校推荐为“长江学者”候选人;8月,被评为“河北省最美教师”;9月,成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候选人之一;10月,河北科技大学的生物工程(基因编辑)被纳入河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并获得河北发改委超过2亿元拨款,建设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
但在多位学者看来,这样的嘉奖似乎来得过快。王立铭声明,在学术界内部仍存争议的情况下,急急忙忙给予的赞誉和支持,显然忽视了学术研究自身的规律和行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