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房坍塌事故初步原因系年代久远、地质基础不牢
10月10日凌晨3时25分,鹿城区双屿街道中央涂村中央街159号4间6层农民自建房出现突发倒塌事故。截至10月11日凌晨1时12分,现场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共搜救出28人,其中确认死亡22人。
21名遇难者身份确认
昨日上午,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发布通报称,目前已经确认21名遇难者身份,还有1人正在加紧辨认,倒塌现场已经基本清理完毕。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名受伤人员病情稳定,其中1人在ICU接受观察。
昨日下午,记者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了解到,10日晚获救的3岁小女孩彤彤(化名),目前生命体征正常。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业务副院长林振浪介绍,彤彤送到医院时,全身有多处外伤,头部血肿长约10厘米,宽3厘米,右手无名指被压伤肿胀明显,嘴唇水肿。
“伤口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林振浪说,由于受到长期挤压,彤彤无名指坏死的可能性较大,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截肢。当晚进行手术后,手指的血供循环明显改善。下一步,医院将启动手指切开减压手术和头部外伤处理手术,术后将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事故原因系房屋年代久远 地基不牢
据官方消息,初步分析此次这起楼体倒塌事故,系农民自建房年代久、质量差,地质基础不牢,且前阶段持续受到降雨影响等原因造成。鹿城区长朱崇敏表示,倒塌民房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质量差。附近地块是因河道淤积而形成的滩涂,地基基础差,“倒塌前未出现任何征兆”。
昨日上午,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耕对媒体表示,市政府已经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展开调查。在彻底查清事故原因的基础上,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官方表示,将立即组织开展城乡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尤其是对各类危旧房屋的排查,以更大决心进行城中村改造,会尽快部署、落实,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私搭乱建留下安全隐患
近年来,浙江楼房倒塌事件屡见报端:2014年4月4日,浙江宁波奉化市一幢居民住宅楼发生部分坍塌;2014年7月2日,温州市龙湾区永中镇郑宅村曾经发生五层楼房屋坍塌事故,此房此前被确定为B级危房。
记者注意到,此次倒塌的楼房,属于2014年开始拆迁的地块。该地块改造是温州鹿城区城中村与旧片区改造的重点项目。然而,自拆迁以来,相关工程进展十分缓慢。由于赔偿问题没谈拢,有些房子拆到一半就搁置了,又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外来打工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表示,城市房屋建设须经过规划、行政许可、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程序,但在浙江温州一带,由于部分居民市民安全意识、法制意识薄弱,“很多房屋不经行政许可就私搭乱建,必然会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征地矛盾,是当前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李迅解释说,上述现象并非“温州特有”。由于城中村属于集体用地,农民有权在自己的宅基地搞建设。而城中村改造,就是通过征地,把集体用地改造成城市建设用地。“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住户要求进行货币安置,当经济偿谈不拢时,就很容易拖延改造进程。”
记者了解到,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尽管倒塌楼房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在规定的耐久年限内,但很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却有相当大的距离。有专家表示,随着80年代住房需求迅速增加,房屋市场也迎来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市场化,但相关的监管法规并不健全,因此造成了很多施工质量问题。
■ 相关 浙江全面排查危房
据新华社电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10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吸取温州民房倒塌事故的教训,立即组织开展危险房屋安全防范和排查工作。
通知要求,浙江各地切实做好城市危险房屋治理改造的同时,应集中对辖区内集镇、农村、城中村等危险房屋迅速开展一次拉网式的全面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各类房屋安全隐患,落实分类处置措施,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已经列入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十三五”规划的房屋,浙江要求进行重点排查核实,按照“三最”原则(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房)进行改造,对山边、水边的危险房屋要优先列入改造计划。
通知强调,城市危险房屋排查重点是查漏补缺、一幢不漏,发现新情况及时更新方案预案和应对措施。农村危旧房屋防范和排查工作要做到边排查、边建档、边治理,实行“一房一档”、“一户一档”管理,建立街道、村居和业主联防监控机制。
■ 特写 一家四口仅3岁女童生还
10月8日早上八点,3岁的彤彤(化名)和外公从重庆坐了一整天火车,次日上午10点抵达温州与父母团聚,没想到,这一次旅行,成为诀别。
10日凌晨约3点20分,温州市鹿城区双屿街道中央涂村中央街159号4间民房垮塌,有人员被埋。11日凌晨1点20分左右,搜救工作基本结束,现场共搜救出被埋人员28人,22人死亡,6人幸存。彤彤成为最后一名幸存者。
据参与现场救援的消防官兵介绍,10月10日晚上6时20分,消防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了两具遗体,其中一名男性弓着腰,背上压着一块长1米、厚约20公分的水泥板。在男子旁边,还有一名女性,他们俩用身体撑起了一个三角区域。在男子身旁,有一条小腿,还会动。后经确认,男女两具遗体系夫妻关系,分别为武有朋和李卫燕(音),在他们身旁的正是女儿彤彤。
救援人员说,小女孩能够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没有受到重物伤害,她的父亲,用身体挡住了砸下来的水泥板。
彤彤的姑姑李菊香(化名)介绍,武有朋与李卫燕在温州打工有十多年了,两人分别来自河南和重庆,在温州不同工厂从事制鞋工作。夫妻俩房租300多元,加上水电,租房成本在500多元。
在李菊香的印象里,夫妻俩勤劳,省吃俭用,经常加班到凌晨。李菊香说,9日,李卫燕父亲和女儿过来了,李卫燕特别邀请了自己和同在温州打工的伯母一起吃饭,“下午五点多钟,当时我在做饭,菜还没炒好,她吃了一口白饭,不到六点钟,就匆匆忙忙上班去了。”直到凌晨才回到家中休息。
彤彤的大外婆(外婆的嫂子)介绍,事发时,出租屋内摆放有两张床,彤彤和父母睡一床,外公睡一床。四人中,仅有彤彤一人生还。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通过公众号对外发布的消息显示,彤彤的头部有10×3.5厘米、约鹅蛋大的外伤,深度不详的创口内有许多泥沙。身体多处擦伤,头枕部血肿,上唇肿胀,双臂有明显血肿,特别是右手无名指指尖青紫。
目前,彤彤做完了头部清污手术,留在儿童重症监护室观察。院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手术过程比较顺利,但是考虑到彤彤在废墟下被埋时间长、而且目前语言沟通不是十分流畅,不排除其他内在损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