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涉毒,三个年幼的孩子谁来管?

937江苏新闻广播 2016/07/20 07:17

  近日,江苏新闻广播新闻热线025—8465888接到听众的反映,在南京鼓楼区裴家桥小区有三个小男孩经常在小区花园向市民要东西吃,孩子周围没有家长的看管让人十分担心。经过居民了解,三个孩子都没有户口,最大的五岁从未上过幼儿园,他们希望江苏新闻广播能报道此事,让社会共同关注三个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家在一楼,阴暗潮湿
孩子的家在一楼,阴暗潮湿

  一家多人毒品犯罪    三个低龄小孩无人管

  裴家桥小区位于南京鼓楼区湖南路附近,记者在小区花园很快找到两个男孩,哥哥今年五岁,弟弟三岁,两个孩子比同龄人矮瘦不少。在居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孩子家,位于一楼的屋里阴暗潮湿,破旧不堪,热得如同蒸笼,最小的孩子一岁半,正光着身子睡觉,一身的汗。孩子母亲靠在床头打盹,她称家里穷,她自己也忙照顾不了孩子,因此三个孩子上户口的事情就拖延了。究竟在忙什么,孩子母亲含糊其辞。邻居们说,三个孩子日常几乎没有家长来管。

  孩子母亲户籍在浦口泰山街道辖区,记者通过街道综治办了解,她因毒品犯罪受到较重的刑事处罚,因为三个孩子尚小,老三刚过哺乳期,目前处于监视居住期,不过街道没有透露具体案情。记者了解,这个家庭支离破碎,孩子爷爷去世,孩子父亲因贩毒吸毒被判处死刑,一年多前夫妻两人办理离婚手续,无处可去的母亲继续带孩子住在奶奶家,孩子姑姑则涉嫌毒品犯罪正羁押在看守所,奶奶患有重病。

家里光线不好,白天也要开着灯
家里光线不好,白天也要开着灯

  记者找到孩子的外公外婆,因女儿难以管教,多年前两位老人与她断绝往来,他们拒绝抚养、教育三个孩子。目前,虽然孩子可以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妈妈经常莫名消失,孩子至今没有户口,因此无法上幼儿园。五岁的可可(化名)说,他特别想上学。

  记者:“你想不想妈妈啊?”

  可可:“想了。”

  记者:“妈妈去哪儿了?”

  可可:“妈妈走了。”

  记者:“想不想上学呢?”

  可可:“想,有老师和玩具。”

  重度困境儿童是否      转移监护权到社会机构?

  前不久,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2015年毒品案件审判白皮书》显示:女性涉毒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涉毒犯罪女性有25人,且她们利用怀孕、哺乳等生理特点作掩护,大肆进行毒品犯罪。而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哺乳期妇女毒品犯罪有人性化的规定,比如不强制戒毒,怀孕不判死刑等,不少女毒贩利用此规定通过生育躲避处罚。南京乐行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公益律师李晓霞表示,监视居住期结束后,孩子的母亲依然面临处罚:“从立法的角度考虑主要指胎儿,考虑到我们刚刚出生的婴儿,他需要哺乳,主要是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来制定这样一个政策,但是不代表不给她处罚,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强制措施仍然是对她适用的。”

  鉴于这个家庭情况,记者紧急联系了南京三家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联合救助,最小的孩子由南京爱之翼儿童公益服务中心与母亲签订协议后,采取紧急带离照料措施,两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由南京鼓楼区惠仁社工服务中心协助家庭监管,南京同心未成年保护中心则迅速展开父母案情评估等工作。惠仁社工中心项目主管高静表示,这个家庭已经不适合孩子成长:“即使她的母亲和孩子在一起,她也无心去管教这些孩子,如果继续放任小孩子不管,继续和母亲待在这里的话,小孩子他的行为习惯慢慢会恶化,他不仅仅现在打人什么的,他后续可能成年之后会更多(坏毛病)。”

  母亲如果被继续处罚,双方家庭又无力抚养,三个年幼的孩子该怎么办?记者把情况反映给鼓楼区民政局,该局召集了街道、社区紧急开会,决定对这个家庭启动调查救助工作。

  鼓楼区民政局副局长许银虎表示:“政府该做的我做到位,比如上学我联系学校这都不是问题,如果说小孩户口放到鼓楼这个地方,街道这个层面跟派出所要对接沟通把户口处理掉,如果小孩母亲不想把户口放在这儿,我们要跟浦口区民政局,我们来对接一下。”

活泼的老大和老二
活泼的老大和老二

  针对类似家庭中的孩子,有人提出了“毒二代”的概念,主要是指因家中父母等长辈实施与毒品相关的各种违法犯罪,而被伤害或者生活被改变的年轻人,特别是未成年人。公开报道显示,上海市强制或劳教戒毒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失管失教的已经超过1000人,而江苏有多少这样监护缺失的孩子,记者没有找到权威统计数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邱建新表示,这些未成年人需要由社会监护来托底,才能避免今后走上父母的老路成为“毒二代”:“吸毒家庭的困境儿童和一般家庭的困境儿童相比,他有他的特殊性,无论小孩生存的危险性来讲的话,生存的机遇来讲的话,这个危险性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困境儿童。在吸毒家庭儿童生存问题上面,南京这个城市发生过江宁“乐燕事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应当紧急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