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 传递青春正能量

淮安民声 2020-08-03 16:10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是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重要惠民活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淮安市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正积极投身暑期“三下乡”实践,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文化知识等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1

  直播“带货”  助力乡村振兴

  “大婶,你们的葡萄个大味美,在直播间里,你不仅要说出产品的特质,还要用表情生动展现葡萄的美味……”在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向当地农民免费赠送了直播设备,并通过讲座和现场指导,手把手教授果农们如何在直播间里推销自己的农产品。“受疫情影响,今年到村里采购葡萄的人少了,眼看着成熟的葡萄快要烂在地里,我们心里着急啊,这些娃娃们教我们如何直播卖农产品,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盱眙县淮河镇沿河村村民方琴激动地说。

  大二学生王伟志长在农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他深深感到自己所学的互联网知识对于农村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体验了农民的辛苦,了解了他们目前的困难,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传授给农民的直播技巧帮助他们发展乡村经济。”

  据了解,今年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模式,带领大学生走进乡村、走进企业,向农民传授直播电商等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学生们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还能助力当地农民增收。“接下来,我校其它8个小分队将陆续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大力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产教融合优势资源,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团委副书记罗伟说。

  2

  守护环境  弘扬文明新风

  “我们的食物不是垃圾。”一行护河标语在里运河文化长廊的河道边格外醒目。近日,淮阴师范学院“河小青”志愿团来到漕运总督部院遗址、里运河文化长廊等地,开展以“守护母亲河 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当天,大学生志愿者们与淮师第一附属小学的师生们一起来到里运河边,共同捡拾河边垃圾,并将垃圾制作成鱼的形状,以此呼吁大家保护河流。大二学生任雯雯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让大家体会到垃圾对水中生物的伤害,从而引起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减少垃圾污染。”

  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们还从里运河中提取水样,进行了净水实验。通过讲解实验,让小学生们感知河水污染的严重性,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水资源。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刘传明说:“此次志愿环保活动以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净滩行动、净水试验等形式多样、专业有效的护河环保活动,呼吁大家加强环保教育,广泛传播绿色生活理念,为维护河湖环境添砖加瓦。”

  3

  传承文化  服务地方发展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淮阴工学院的学生围绕“古老非遗如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活动。“作为一项古老的手艺,漆器制作工艺复杂,一件漆器工艺品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方能完成,前前后后至少要300多天……”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云雕漆器厂,淮阴工学院大二学生晋泽瑞耐心地聆听当地非遗传承人的讲解。

  “云雕漆器是我们县最引以为豪的非遗项目,但是由于漆器制作时间长,要学好几年才能完全掌握制作技艺,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我希望为漆器发展做点贡献。”晋泽瑞就读于淮阴工学院,主修环境设计专业,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是他的家乡。本着传承非遗文化的理念,他和另外2名同学组建了调研团,深入了解非遗项目云雕漆器的制作工艺,探索如何将漆器融入淮安元素,制作文创产品,创新传承非遗技艺。“我希望让漆器与一些淮安文化元素相融合,从而让更多的淮安人了解、喜爱漆器这一非遗项目,也希望漆器作为文化载体,传播淮安文化。”晋泽瑞说。

  据了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淮阴工学院鼓励学生开展线上活动,希望学生们利用所学为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向阳说:“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在家学习的情况,我校探索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让学生们在家乡参与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等相关工作,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