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江苏实践】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探索乡村振兴江苏路径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2019-12-27 18:44

导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对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期望。五年来,在"强富美高"这一总要求的引领下,江苏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用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推动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总书记勾勒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为全面展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江苏新时空》推出系列报道《牢记嘱托 江苏实践》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5年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江苏全省上下集聚资源、积极探索、以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为抓手,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塑造特色风貌,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本”。 

  “吃讲茶”是江南地区传统民俗,每周三下午,昆山周庄三株浜村的乡村振兴讲习馆内座无虚席。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喝喝茶,听听身边发生的国家大事,说说自己身上发生的小事,简单、舒畅、欢乐,一杯茶吃出和谐生活。而在五年前,村民们“吃讲茶”的活动阵地还是一个废弃的仓库,非常简陋。

  昆山市周庄镇三株浜村退休教师高学普说,在这里拉拉家常,还能听到一些新闻知识,接受一些教育,村民们觉得来到这里很开心。

  村民们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变化,在村里随处可见。昔日房前屋后的杂物堆已经变成清新的小菜园,村内的青石砖路下铺设了雨污管网,整治后的四条河道碧波荡漾……村里还新建了活动广场、公共厕所、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如今的三株浜不仅“颜值”高,而且处处体现江南水乡的诗意“气质”。

  昆山市周庄镇三株浜村驻村设计师姚永光介绍,保留原来的枕水人家的格局,采用微介入的手法。比如说,在对巷道的铺装时候,施工人员采用房屋的旧砖旧瓦,农民家里腌菜的缸、喂猪的猪槽点缀出来做宅前屋后的乡间小景,点缀一些乡土树种,枇杷树、橘子树、石榴树,保留一些种菜的空间,所有的都需要服务于使用功能。

  江苏台记者尹美又:来到这个80年代的民居,让作为“80后”的记者倍感亲切。这里有老式的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连床上的缎面被套都非常有年代感。在这里,像这样的民宿有8栋,村里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以民居自有的时代感,打造“年代秀”为主题的精品民宿,让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

  “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江苏在全面擘画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以特色田园乡村为抓手,一方面,充分挖掘乡村原有的历史文化,展示个性,各美其美,留住乡愁;另一方面,盘活土地资源,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不仅美了环境还富了乡亲。

  兴化市东罗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万科、兴化市政府和村集体三方,以“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的形式,共同成立合资平台公司,负责东罗村的建设和运营。社会资本介入,给东罗带来更多的产业资源,村民不仅可以在东罗村就业、创业,获得劳务性收入,还可以通过村集体持股享受经营性分红,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来了,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

  兴化市东罗耘朵民宿前台主管罗忠瑶算了一笔账:在家乡工作的收入,跟外面打工相比的话,还是更加可观一点。在家乡工作,第一离家也比较近,比较方便,第二的话更加方便照顾到家里人。

  如今,“试点的盆景”正变成“面上的风景”。2017年第一批45个省级特色田园试点村庄建设已经开花结果,昆山市三株浜村、兴化市东罗村等19个成效显著的村庄,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多样化”的“江苏样板”,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示范引领。目前,在第二批、第三批共91个省级试点村庄建设扎实推进的同时,全省各地还积极探索,确定实施市、县级试点村庄325个,让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从“试点示范”进入“试点深化”与“面上创建”并轨的新阶段。江苏农村正在建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赵庆红表示,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嘱托,省委省政府部署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建设的综合抓手,充分展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农民富裕、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的现实模样。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刘亦虎 尹美又 杨国 杨时盛 泰州台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