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和我啥关系|代表委员拥有和你"一样的目光"
(荔枝新闻专稿 记者/周安琪 摄像/夏天)
南京图书馆研究部主任徐忆农是连任三届的江苏省政协委员。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她说,自己是一名“布衣委员”,平时也和老百姓一样,坐公交车上下班,所见所闻是大家每天都能接触到的平常小事。但文化工作者的身份和视角,让徐忆农在这些寻常事里找到了一座城市有待完善的小细节。
让公共设施为地域文化代言 金陵底蕴藏在你我身边
(南京图书馆门前的“南京图书馆”公交站台)
2003年,徐忆农提出“城市中各类路牌、公交车站应标出文化机构名称”。通过搜集资料和数据分析,她发现,造成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现状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现有的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专门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是一个较为明显的原因。因此,徐忆农想了个法子——让“路牌、站名”为文化代言。通过设法提高各级科学文化机构的公众知晓率和利用率,吸引人们主动前去参观或学习,最终获取各类有用的知识。徐忆农特别对荔枝新闻记者提到,其实促成这件提案的另一个契机也源于生活。当她出差去北京时,就留心到不少公交车站直接以著名文化机构命名,如: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园等。文化繁荣是使北京充满魅力的要因之一,而南京拥有如此多的文化地标,何不仿而效之?
2003年,南京3路公交线路还以“湖南路商场、山西路百货大楼”等商厦为站点命名;而到了2017年,我们对“南京图书馆站”已经习以为常。这座亚洲第四大图书馆,通过政协委员徐忆农的提案,悄然来到离我们更近的生活轨道上。
身边的例子不胜枚举。再比如,被我们亲切地称作“小紫”的南京地铁4号线日前刚刚开通,其中就有以“南艺·二师·草场门”命名的站点。南艺官方微信公号甚至以此做文章,字里行间承载着满满的自豪。徐忆农对荔枝新闻记者说,都说经济“供养”文化,实际上,文化何尝不能“滋养”经济呢?
(南京地铁四号线 南艺·二师·草场门站)
为读者争取人行道 你的宁静和安全她在守护
南京图书馆新馆是江苏省2004年重点建设项目。一次偶然机会,徐忆农看到南京市规划部门针对南图周边道路规划的图纸上赫然标明,读者入口处(东门)将开一条机动车路。如此一来,弊端很多。徐忆农说,不仅往来的读者有安全隐患,噪音也影响阅览体验,车流还会破坏周围景观。而且,已经有三面被机动车包围的图书馆,东门口再开辟机动车道,将成为一座四面环车的“孤岛”。
(看见与中山东路和长江路垂直的那条灰色小道了吗?就是这儿,原本被规划成了机动车道)
在徐忆农的建议下,东门口的窄道最终成为了人行道,与大行宫市民广场相连通。这也是荔枝新闻记者与摄像当天下午徒步走到采访地点的小径。如今,南京图书馆日均访客量近万人,阶前这条宁静的非机动车道与图书馆气质不谋而合,向读者娓娓道来“慢生活”的哲学。
2014年省两会,徐忆农建议借助青奥平台展现地域传统文化风貌。在她的不懈努力和主动沟通下,南京青奥组委会最终与出版社、邮政达成合作,推出了印有青奥会标志、以非遗文化“南京剪纸”为主题的系列明信片,向世界青年展示了古城金陵的匠心和人文底蕴。
(你们造吗,美美的南京剪纸,其实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多年来,徐忆农对自己上会的相关资料和政府回函等都做了整理、收藏,如数家珍地向荔枝记者讲述这些文件和纪念品背后的故事。十几年来,在徐忆农所关注的领域内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变化,但她并不认为是某件提案发挥了直接作用,而是“无数政协委员、各界人士的声音汇聚,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得以产生的理想效果”。
这是徐忆农的“两会”记忆,也是一位“布衣委员”的“两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