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一起贴春联、做年夜饭……跟着寒假作业寻“年味”

2023年01月22日 14:27:07 | 作者:沈杨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816a3638fd8649c3867e40a200a1a038 45120821 2023-01-22 14:27:07 /a/20230122/816a3638fd8649c3867e40a200a1a038.shtml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年味”,你的家乡“年味”是什么?这个春节,江苏省不少学校布置带着浓浓的“年味”作业,和家人一起贴春联,做年夜饭,也有带着镜头寻找家乡“年味”。

  从南京城墙上悬挂着的“春联”,到老门东、三七八巷藏着的美食……在南京市鼓楼实验中学学生们的镜头中、文字里,尽显喜庆的新春场景。

  “一入巷,就看到腊肉、腊鸭、腊肠,南京人少了一样腊味都不叫过年……百余米的巷子迷茫着食物的香气,过年该有的传统菜式这都有……”要说起南京哪里的年味最浓,绕不过一条三七八巷,这里有着城市商圈里不曾拥有的烟火气,到了岁末更带着浓浓的年味。视频中,来自南京市鼓楼实验中学初一(7)班张语函带着大家逛着三七八巷,舒缓的音乐配上美味佳肴,什锦菜、蛋饺、春卷……让你不由感叹,这就是“舌尖上的南京”。“在寻找年味之前,我觉得年只不过是一种仪式,每年都要准备年货,吃团圆饭,收红包,看春晚……来到这里,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包春卷炸丸子的老人,路边腌制的腊肠,才发现年其实是人们对过去的总结,对未来的期望,更是对生活的热爱。”

  “年味”不仅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也是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临近春节,南京城门上都会挂上一副副巨型春联,初一(3)班肖瑞文说,在探寻“年味”前,她做了很多准备,知道南京不仅是六朝古都,也是“春联古都”。从春秋战国一直到宋朝,中国人过春节门前挂着桃符,王安石曾写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来大家用红纸代替桃符,称为“春联”,这个改变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在除夕下旨, 每家门口都要张贴红纸书写的对联,从此张贴对联从南京走向全国。“春节来了,南京的大街小巷都洋溢着十足的年味,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着春联,我发现集庆门的城墙上也挂着春联,贴春联也成为辞旧迎新的传统。通过这次作业,我了解到春联的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肖瑞文说。

  过年,少不了走街串巷。街巷不仅是人们短暂停留的场所,也是人们穿行、游览、感知等行为活动发生的承载体,更是一座城的文化名片。南京的老街巷在年俗中既有历史的风雅,也有文化创意的变革延伸,厚重而静谧,青春而活力。初一(8)班陈可欣通过镜头,带着大家在老门东寻找“年味”。“老门东是旧时南京重要商贸和手工业集散地,走进老门东一条条街巷让我们感受到老城南在新时代焕发的生命与活力。”

  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城市,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南京市鼓楼实验中学老师石慧斌说,学校把大家搜集的“年味”按照春联、美食、街巷、民俗等分成四个篇章,通过学校公众号转发,和更多人一起分享春节的快乐。“孩子们就想年味是什么?可以是美食,可以是民俗,可以是中国春节的传统气息,比如说春联,各种福字,各种年画等。把这些东西具象化到你走过的街巷,你所看过的东西,吃的美食等,让孩子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去感受年味是什么。”

  在孩子们的镜头下,带来沉浸式的过年体验。石慧斌说,“寻找年味”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意性的寒假作业,把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知识化。“这是一种文化的盛宴,他们可以用镜头,用手抄报呈现。让我非常吃惊,他们留意到某些砖石瓦巷当中一些名称的由来,某些字诗的来源出处,通过不同的角度在街巷当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编辑/国正)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