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南通市区图》正式发布,有哪些新变化?

2022年11月24日 10:01:48 | 来源:南通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民政局、市政和园林局、交通局共同编制的2022年版《南通市区图》已正式对外发布。新版市区图与2020版相比,有哪些新变化?22日,记者采访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部门,为广大读者答疑解惑。

  南通“好通”,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11月10日,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标志着南通正式迈入“地铁时代”,成为南通“好通”的又一生动实践。2022年版市区图上,“在建轨道交通1号线及站点”已正式更名为“轨道交通1号线及站点”,并在原有线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二号线的站点名称。

  “其实,2020年南通行政区划调整后,当年出版的地图已经将原崇川区、港闸区合并成新的崇川区,海门市调整为海门区,市区图的编制范围向东扩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与地理信息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新版市区图包含崇川主城、通州、海门、开发区、苏锡通、创新区等板块,“多中心、组团式、网格化、生态型”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南通城市实现了从濠河时代、滨江时代向江海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交通建设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先导基础。近年来,一批交通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交通路网越织越密,成为推动南通城市能级不断上升的强大引擎。这其中,江海大道东延工程的全线贯通,打通了主城区与通州之间的交通“大动脉”,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注入强劲动能。而从新版地图来看,江海大道快速路的线型已经由表示在建状态的虚线改为了深棕色的实线。

  新版地图标注了近两年来已建成或一些在建(规划)的交通工程,比如增加了北沿江高铁、通常高速等重要交通线型,全面准确反映了两年来市区市政交通等基础建设的成果,基础地理要素得到全部更新,满足公众查阅的同时,也在新旧对比中折射出城市建设速度和发展变化。

  增绿添园,城市“颜值”持续刷新

  深秋时节的通城,犹如被打翻的调色盘,色彩斑斓如油画一般,美得让人陶醉。趁着周末,市民张先生带着妻儿漫步于南通狼山森林步道,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秋色浓浓的江畔风景,在大自然的氧吧内尽情呼吸。“城市越来越美了,我们的幸福指数也是节节攀升。”

  张先生的这一直观感受,在2022版南通市区图上也有体现。在地图上,绿色图例代表公园绿地。据介绍,虽然地图上使用的是1∶100000的比例尺,但还是能明显看出,绿地的面积与2020版地图相比进一步增大,这与我市大力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扮靓宜居生态环境分不开。“比如五山滨江片区经过生态修复,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通吕运河节制闸分水岛景观工程完工后,城市‘绿肺’又再增一道风景线;通启运河生态绿廊也是给城市增色不少。”

  近年来,我市以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为重点,系统构建沿路、沿水绿色生态廊道,先后组织实施濠河第一生态圈、两河两岸第二生态圈、五山及沿江生态走廊等一大批生态型、亲水型滨水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同时,积极打造高质量的绿色生态网络,通过带状绿廊串联起沿线各类点状绿地、景点,打造了一批高品质街边游园、口袋公园。开窗见景,出门见绿……城市“颜值”不断刷新。

  首标沙洲,填补地貌单元空白

  与上一版地图相比,2022版《南通市区图》图例上出现了浅蓝色色块,代表着滩涂、沙洲,而这也是我市首次在行政区域范围地图上标注沙洲、沙岛,填补了市区图在地貌单元的空白。

  南通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滨江临海,地势低平,在长江东低西高的地势格局下,长江南通段拥有着丰富的沙、岛资源,上游来水和近岸潮汐在长江口河床淤积形成了多处沙洲和江边滩。作为河流和海洋的过渡地带,因泥沙冲积、水流转向等自然变化以及岸线整治、航道拓深等人工因素,长江南通段内的地形形态一直处于动态演变中,河床演变极多,水下地形异常复杂。

  为全面了解市域全江水下地形、岸线详况,掌握沙洲分布、边滩变化、暗沙现状等基本自然要素,去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了南通长江段市域范围内的水陆一体地形图测制工作,系统性地对长江水下地形进行大比例尺数据获取和地图编制。此次南通市区图的绘制则充分利用了去年长江水下地形的数据测绘成果,标注了长江南通段的沙洲、沙岛的分布和形态,有助于长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来源:南通发布)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