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进行时:他们为发射场披上无形“防护衣”

2022年10月31日 17:01:07 | 作者:郑伟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f43154a00aab4c158db03020d6496100 43205426 2022-10-31 17:01:07 /a/20221031/f43154a00aab4c158db03020d6496100.shtml

   今天(10月31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送入太空。如果走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道路上,你会偶尔看到几名“航天蓝”拿着类似喇叭的收集器对着天空,这就是计量系统工程师的日常,作为保障空间和设备稳定安全的他们,总是默默支撑着装备设施运行,小到电表工具是否标准,大到电磁频谱是否合格,都与他们密切相关,虽然身在幕后,但有了他们,发射测试工作就有了准确细致的保障。

  韩小余:与“无形”为伴,捕捉焦点

  “知行合一,取则行远”,是韩小余坚守的信条,作为无线电脉冲工程师,他总是与“无形”为伴,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峰波谷,就是他的“战场”,脉冲稍纵即逝,捕捉这些跳动的“电信号”,给火箭测控设备创造良好的无线电环境,是他夜以继日追求的目标。

  韩小余经常说:“我们的岗位不仅要懂得怎么操作,更要明白其背后的原理,这样才能真正将理论与操作结合,确保场区的意义。”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参加工作16年来,他的书架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无线电脉冲专业书籍,跟踪发射场测试脉冲记录都攒下了厚厚几大本,为了快速完成软件更新及时保障监测任务,他牵头对多个型号的频谱仪进行了软件编译优化,创设各类复杂无线电环境进行“压力测试”,构建文昌发射场区无线电信号备忘录,在他的努力下,发射场区无线电检测研判效率由以往的3-4天缩短为1天,极大提高了发射场周边无线电环境可靠性。

  每当火箭升空,任务圆满成功,韩小余总会将自己得到的任务臂章收藏进铁盒里,虽然不能到现场与“大红屏”合影,但他仍然感到无比兴奋和荣耀,是他和同事们,创造了清朗干净的“好天气”。

  雷长征:“用心专注”是他的座右铭

  “电磁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小到一个开关,大到测量系统,都利用了电磁技术。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电磁,运载火箭发展没有这么迅速。”计量系统工程师雷长征在谈到自己从事的工作时,眼中闪烁着光芒。

  从事电磁频谱监测多年的他,执行监测任务总是一击必中、弹无虚发。别看雷长征平时总是一副心宽体胖、笑意盈盈的样子,任务过程中他都始终神色严谨、静气凝神,周身充斥着严谨的氛围,仿佛筑起无形屏障,隔绝外界一切干扰。雷长征常说“我们的工作一定要严谨,文昌反射场地处海滨,电磁信号比其他发射场要复杂得多,一定要专注专注再专注”。有一次,为了监测发射场某个异常信号,他硬是带着监测设备绕着发射场跑了一圈,等到处置完信号风险回到宿舍,发现鞋底都磨破了,脚拇趾都若隐若现,被大家笑称 “拼命三郎”。

  雷长征还有一个习惯,每次任务前,都会打开那本翻了又翻的电磁频谱手册,嘴里念念有词,像顺口溜一样复述各类电磁频谱的频段,也正得益于对发射场区电磁频谱的熟悉,历次任务中发射场电磁环境都得到了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保证了测量系统获取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后的各种数据,确保了火箭飞行可控。

  张东云: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异常”

  “电磁兼容为什么很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不同电子产品共用一个空间时,怎么不相互影响的问题。” 作为无线电频谱监测组负责人,张东云举例道:“比如发射场区周边不能存在不明信号源,解决的就是电磁不兼容和电磁干扰可能带来的火箭信号传输失灵等安全问题。在电磁兼容的各个应用领域中,航天领域的电磁应用是走得特别靠前的,很多问题非解决不可。”

  “任务中,任何一个细微的信号都有可能对航天发射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监测时必须目不转睛”,这是张东云的箴言,任务期间他目光如炬,见招拆招,招招狠辣,任何一个可疑信号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对待异常信号他迅速反应、快速定位,让同事们对他的专业能力赞不绝口。

  在某次任务过程中,发射塔架周边出现了异常信号,多次查找仍然找不到信号源,连地方频谱管理机构派来的专家都束手无策。张东云和同事们不怕挑战,连夜对塔架进行了全面的“体检”,最终发现是塔架某层靠楼梯拐角处的卤素灯因接触不良产生了规律性的明灭信号导致了电磁信号异常,于是他们按时排除了故障。

  火箭腾飞,声振寰宇,喷薄的赤焰镶嵌在海天之间,和“无形”较量的计量工程师们,在建造空间站、建设一流航天发射场的征途上接力前行,用智慧和力量构筑发射场电磁安全“防护网”。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伟 通讯员/毛星翔 荣峥傑 张佳颖 编辑/赵川)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