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是扬州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这个暑假,她带领扬州大学“一路向‘黔’”社会实践团队又一次回到了贵州大山,对当地的英语教育进行深入调研。不仅如此,她还带来了更多的学弟学妹,共同助力贵州少数民族外语教育。今天(8月27日),我们一起走进李丽的支教故事。
在社会实践前期,李丽带领团队成员查阅研读了大量文献,为实践寻求理论支撑并设计了调查问卷与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在实地调研时,团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并对调研地学校领导、英语教师等不同对象进行访谈。
复兴镇中心完小的周校长在接受团队采访时说:“我们的孩子接受到的教育和城里的孩子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在外语方面,学校的英语教育建设任重而道远。”
针对家庭教育资源,团队充分利用学校家长会和走访的形式进行深入调研,感受到了家长们对于教育的深切关注。她们也在当地进行了一些支教活动,深入了解孩子们的英语教育情况。
在团队实践调研的尾声,李丽为践行当初与孩子们的约定,偷偷与曾经自己支教班级的班主任联系,为同学们策划了一场惊喜班会。当李丽出现在课堂上,她曾经的学生们都喜出望外。
“走在要去见他们的路上,内心真的无比开心。在我进入教室的瞬间,他们瞪大了双眼,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惊声欢呼,随后爆发出一阵掌声。”李丽回忆起回校的经历时这样说道。
在见面的班会上,李丽还准备了信纸和信封,让孩子们写一封致2023年的信,写下自己的目标和期许。“李老师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李老师还和我们约定好,会在我们考上大学的时候回来看我们!”一位同学这样说。
李丽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大山深处一步步走到大学校园又回到家乡,李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这次她以扬州大学伯黎学社指导员的身份带领更多扬大学子回到大山开展社会实践,反哺家乡。
谈到这次调研活动她说:“我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我支教的一年中,我发现当地的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不是很好,学校英语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我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情况,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山区更多孩子实现梦想。”
微炬成光,薪火相传。调研工作已在德江县落下帷幕,但团队会继续一路向“黔”,进行更多的实地考察,推动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建设。“此次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均来自于我校伯藜学社,他们依靠知识走出家乡,又带着知识回来反哺家乡。希望每一位支教团的成员能做好志愿工作的践行者、教育扶贫的奋进者、爱心传递的奉献者、筑梦家乡的回馈者,用知识的火苗为更多的孩子点亮希望的光。”扬州大学伯藜学社指导老师杨永磊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谭焕君 孔阳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