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人以“超过申请执行时限”为由不还钱 江苏高院纠正错误认识

2021年11月27日 16:17:40 | 作者:刘舒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25b6725ec8a459d88cb352337df8f0f 37093507 2021-11-27 16:17:40 /a/20211127/925b6725ec8a459d88cb352337df8f0f.shtml

  案件已经调解了,对方公司还要一次性还清274万,却称超过了申请执行期限。那么,当事人的钱还能拿到吗?今天,记者从江苏省高院执行局了解到这么一起特殊的执行案件。

  沈某诉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某公司于2017年6月20日前一次性付清沈某欠款274万元。2019年11月,沈某向法院申请执行。执行过程中,某公司的股东李某提出异议,认为沈某申请强制执行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限,应予驳回。

  执行法院认为,生效民事调解书确定,某公司的债务履行期限是2017年6月20日,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沈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间应当从2017年6月20日计算至2019年6月19日止。但沈某于2019年11月才向法院申请执行,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异议人主张成立,遂裁定终止本案执行。沈某不服,向中级法院申请复议,未获支持。沈某仍不服,向省法院申诉,认为其在两年内虽然未申请法院执行、但曾向该公司主张过权利,因此并未超过申请执行期限;况且,李某作为股东无权提起执行异议。

  法官表示,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是指,根据生效法律文书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在对方当事人拒绝履行义务时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明确规定:“申请执行时效因申请执行、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也就是说,申请执行人在执行依据生效后两年内向被执行人提出履行要求即构成时效中断,并非一定要向法院申请执行。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483条规定,“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据此,能够提起执行时效抗辩的主体只能是“被执行人”。需要指出的是,民事诉讼法第225条赋予了利害关系人对执行行为提出书面异议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则进一步列举了常见的利害关系人范围。

  本案中,李某作为被执行人公司的股东,在一定情形下有可能属于司法解释规定的利害关系人范畴,但是,他不是提起执行时效异议的适格主体。执行法院和复议法院的认识存在错误,应予纠正。

  (来源:《零距离》记者/刘舒 编辑/国正)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