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越是挑战越有科研价值

2021年11月21日 21:00:22 | 作者:丁凤云 刘正则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dcfd6a8b9dc146da8902787dc53ac928 36959783 2021-11-21 21:00:22 /a/20211121/dcfd6a8b9dc146da8902787dc53ac928.shtml

  

  当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所长胡亚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传来后,南京华侨路街道龙蟠里社区的居民群里同样沸腾了。他不仅是杰出校友、内河水运工程领域的专家,还是社区居民的代言人——连任三届鼓楼区人大代表的他,同样热心于与选民沟通,为小区出新、交通出行等身边的“小事”建言献策。

  花白的头发、和蔼的笑容、坦诚的交流,谁遇到胡亚安都会觉得十分亲切。

  14岁考上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现三峡大学),18岁考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攻读水工水力学的硕士、博士,此后37年,便一直在内河水运工程领域潜心钻研,攻破了一项项世界级科技难题。不过,胡亚安首先把这一切归功于我国内河航运快速发展的“时代造就”及“团队作用”:“赶上葛洲坝做研究,又赶上三峡工程论证、科研,到三峡工程建成。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团队带领提携下,我们赶上了好机遇,赶上了好时代。”

  单纯、专注、奉献是不少科研工作者共有的品质,胡亚安也不例外。

  2002年9月,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进入最后调试攻坚阶段,还是青年的胡亚安驻守三峡工地,是三峡北线船闸水力学现场调试负责人。在输水阀门及工作段埋设传感设备期间,大半年每天徒手攀爬90米垂直爬梯,午饭都是从闸顶用绳子吊放盒饭解决。在协调指导参建各方如何调试的同时,调试工况编排、数据处理、分析研判、简报编写,胡亚安都是亲力亲为,经常通宵达旦。

  通过1年多现场工作,船闸调试中存在的多项关键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输水末期,因水流惯性作用形成的反向水头造成船舶断缆情况,以及船闸阀门操作方式等,为三峡船闸的试通航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先后承担了近十项科研课题,对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提升开展了长期跟踪研究,针对三峡船闸不同阶段运行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提升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技术措施,特别是突破设计条件,优化船闸输水方式实现四级运行、一闸室待闸、增大船舶吃水控制标准提高单闸货运量等技术,为三峡船闸双向年过闸货运量1亿吨设计指标提前19年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事严秀俊教授1995年起,便与胡亚安一起工作。在三峡船闸中间级阀门1:10模型科研试验中,胡教授带着课题成员加班加点:“每天凌晨两点前结束工作算是早的,有时都通宵,累了困了就在水库底下的简易床铺里眯一会儿,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常规一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2016年12月18日上午,云南景洪水电站迎来了第一艘社会船舶,客船如同坐“电梯”般被提升了60多米,过程仅用时17分钟,这是胡亚安和团队历时15年不辍努力的结果。“水力驱动式新型升船机”这项技术也是中国水电百年来第一项完全自主的原创性整体技术,在升船机建设史是世界首创,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升船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中断12年的全长350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因此恢复了全程通航。

  过去的电动升船机使用的是国外的理念和技术,因此,从工程设计、建设到运行,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他们必须从无到有,一点一滴地看着目标步步接近,胡亚安说,课题越有挑战性,就越有科研价值,“正是有我们国家这些重大工程不断的实现,带来一系列关键技术,我们可以自豪地讲,我们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水运通航水平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

  当选院士后,胡亚安坦言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再是仅仅聚焦某一项工程、攻关某一技术难点,而是要参与国家一些宏观问题的决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为国家水利水电水运事业建言献策:“未来内河水运发展需求很大,通航建筑工程规模将越来越大,船舶的智慧调度管理,绿色发展理念要贯穿其中,在发展中保护,还有我们江海联运,成网的协调化,内河航运要成网才能发挥更好、更大作用。”

  正如他对待科研的态度,作为南京市鼓楼区人大代表,胡亚安始终尽责履职,将选民的大事小情放在心上,奔走呼吁。所提出的关于交通出行改善、雨污分流改造、小区出新工程等建议,有力推动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我们街道司机每天拍照向我反映省人民医院交通拥堵的问题,提出建议后单行线改造成功,还有乌龙潭水环境治理,清底污,种水生植物,长效保持很重要,鼓楼区水务局回复很快。其实老百姓关心的就是政府做实事,能够及时答复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刘正则 编辑/玉洁)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