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滞的归途:青海小伙的南京抗疫日记

2021年08月05日 18:40:2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特报记者/顾慧敏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奇妙旅途故事,来自青海的三个年轻人因为回乡之旅意外被打断,不得已滞留南京,做起了社区志愿者。

  这也是一段特殊时期的互助故事,年轻的大学生们在最需要支援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普通却又让人印象深刻。 

  三个年轻人和社区其他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一趟折返的列车

  z164次列车在宿州停下时,杨润杰、高丰和白鸿强还沉浸在睡梦里。

  那是7月20日的凌晨1点。和大多数乘客一样,三个人还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一趟折返的旅途。

  原本,按照往日的时刻表,凌晨时分,z164次列车会在蚌埠的站台停留5分钟,然后不停歇地驶向徐州,再在清晨抵达下一站郑州。 

  而按照原计划,杨润杰、高丰和白鸿强将在21号晚上9点到达西宁。三个在上海上大学的青海小伙在回乡的列车上偶然结识,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19岁的杨润杰和白鸿强期待着回家开启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年纪大一些的高丰本打算先回趟家,再去广东和女友会面。

  清晨六点,列车广播里传来了第一次通知,车还要在宿州停留五个小时。两个小时后的第二次列车广播将晚点时间再往后推迟了三个小时。

  杨润杰从来没碰上过这样的状况,心里有些焦急。他从早一天出发回家的同学那里得知,列车的停摆似乎和19日突袭郑州的暴雨有关。

  “只是会晚点,但火车应该总能开的吧。”他这样想着,给家里人报了平安,并说明了列车会晚点的状况。

  20日上午十点多,在宿州停滞了将近十小时后,列车广播最终通知,因为前方的暴雨和山体灾害情况,列车决定折返。

  三个人回家的计划突然被打断,杨润杰有些郁闷地在朋友圈写道,“这辈子不可能再坐火车”,配上三张无奈的笑脸。

  一次意外的留宁

  没有人想过会滞留南京。

  列车确认折返以后,三个人很快合计起了回家的新路线。他们决定在距离最近、最快到达的经停站南京下车,然后到禄口机场附近暂住一个晚上,搭乘21日一早的航班先飞往西安,再乘高铁到西宁。在此之前,三个人都没来过南京,他们有些自嘲地调侃这个路线是“南京一日游”。 

  第一次从大学放假回家的杨润杰,带了一个将近二十公斤的旅行箱。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就将离开南京,他在火车站办理完退票后,顺便将这个大物件先寄回了家,只留下一个随身携带的背包,里面装着电脑等贵重物品和基础的洗漱用具。

  但这一天的波折还没结束。

  7月20日晚间近十一点,南京市发布《关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生新冠病毒检出阳性情况的通报》,通报禄口机场工作人员中出现9份核酸检测阳性采样结果,并宣布自当日起,从禄口机场出港的旅客必须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不久之后,三个人第二天的航班被取消。到底还能不能按原计划回家?他们都拿不准。但他们还是试着重新买了飞机票,这一次的出发地改成了合肥。三个人有些担忧地睡去,准备一早起来就出发离宁。

  7月21日早上8点多,南京市发布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通告,其中提及禄口街道为封控区域。根据管控要求,封控地区人员只进不出。

  住在机场附近酒店的杨润杰、高丰和白鸿强只能按要求留在酒店,彻底放弃出行打算。这趟一波三折的回家之路,以三个人意外滞留南京而告终。

  一个没有犹豫的决定

  2020年上半年,受到全国疫情防控的影响,正在备战高考的杨润杰和白鸿强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高三和一场推迟的大考。乐观的杨润杰倒不觉得这对他的备考和成绩有所影响。

  这一次,虽然不能回家让人沮丧,但面对疫情的挑战,三个年轻人表现得很淡定。他们先是去最近的超市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然后又到附近的茅亭社区问了问暂时的安排。在被告知可能要多滞留南京一阵之后,三个人萌生了在社区当志愿者的想法。

  “反正天天在酒店待着也是待着,还不如报名当志愿者。”三个人之前都从未当过志愿者,报名的时候也还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但是他们都没有犹豫。

  在高丰的认知里,当志愿者就是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盈利或者功利的目的去做一些事,这是一种善良,而善良很重要。

  21日早上9点开始,包括禄口街道在内的江宁全区开始了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杨润杰、高丰和白鸿强的志愿者工作任务也随之而来。三个年轻人主要在茅亭社区,负责协助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维护与信息登记,社区里防疫物资的搬运等等也时常需要他们出力。 

  杨润杰/受访者供图

  三个年轻人觉得,到目前为止,这忙碌的十几天,每一天都让他们难忘。

  回家之前,杨润杰刚刚在学校里经历了十多天的军训。但他觉得,与烈日下的训练相比,志愿者的工作有时要辛苦得多。这大概是他印象里最热的夏天。和被称为夏都的西宁不同,南京素来有火炉的名号。更难的是,他还要在高温天气里身着全套的防护装备。防护面罩、口罩、防护连体衣、手套、脚套,整套装备封闭齐全,但也闷热不透气。几个小时下来,整个人仿佛经受了高温火炉的烘烤,身上的T恤被汗水浸湿,防护服上只留下身体渗出的细密汗珠。一天的工作里,他的防护服起码要换上三件。   

  81日那天,杨润杰获得了一些人生新体验。因为天气炎热,他突然中暑倒地。所幸在周围工作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顺利恢复。负责急救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ICU副主任贾凌说,当时杨润杰全身都是大汗,在现场一度晕厥,但经过一系列地检查和治疗,这个年轻人很快恢复了正常。心很大的杨润杰把这个难得的经历也放在了朋友圈里,记录一下人生第一次中暑第一次晕倒第一次进急救室,他还在评论里回复,急诊室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急诊室的全套服务真的太牛了。 

  杨润杰把自己中暑的原因归结为脱水。其实,在志愿工作中如何喝水,是个技术活。烈日当空,水喝得少,又要在没有荫蔽的街道上走动,人难免脱水。但是水喝得太多,防护服穿脱不便,再碰上任务繁忙的时候,必定会影响工作。现在,杨润杰已经总结出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喝水量:一个上午三四瓶,在太阳底下工作,它们很快会变成汗水,而不影响日常工作。他还强调,81号的中暑只是一会会儿,恢复了之后他就正常上班了。

  杨润杰的防护服/受访者供图

  志愿者的工作有时候并不顺利。从固定的点位到上门做核酸,他们要配合医护人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同时与社区里的很多人打交道。偶尔碰上为难的状况,三个年轻人也都觉得可以理解。在他们眼里,医护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更艰难。医护人员每个人要给成百上千的居民做核酸,还有不少人从外地赶来支援。社区里的工作人员除了要组织志愿者的工作,更重要的还要接打热线收集信息以及给隔离居民上门配送基本生活需要,任务繁重而忙碌。但还好,社区里的大部分居民都很配合。

  年纪稍长一些的高丰很少提到“辛苦”这样的字眼。这个曾经当过两年兵的23岁男孩把这一趟独特的经历形容为“命中注定”。建军节那天,他在朋友圈看到曾经的战友们还在前线抗洪,想到眼前的自己也在做着志愿者,他觉得,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高丰/受访者供图

  核酸检测的工作一轮接着一轮,三个年轻人的工作也一天都没有停歇。稍有放松的时候,杨润杰喜欢观察和记录晚霞。他把拍到的照片放在朋友圈里,白色的云朵被阳光染上一层金边,背后是湛蓝而广阔的天空。白鸿强早早入睡,为下一次的忙碌存蓄体力。高丰则记挂着远在广东的女友,不忘报上一声平安。

  他们希望,未来有机会,能来看看美丽又平静的南京,开启一次真正的“金陵游”。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