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相成·见证者说(1)致敬,这位苏州相城的文化“守望者”!

2021年02月24日 15:58:00 | 来源:今日相城政务微信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苏州相城即将迎来建区20周年。20年也许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却见证了相城在阳澄湖畔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蹒跚学步到风华正茂,从“洼地”崛起为一座“枢纽中心城”的创业传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回望20年,相城人不仅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持之以恒,更有着审时度势众志成城的科学决断与果敢实践。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相城人,还是奔涌而来的创新创业者,对这2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继往开来启新程,香橙君推出“相守相成·见证者说”专题,听听他们与相城共成长的奋斗故事。

  致过去,创未来。

  让梦想与热爱,继续坚定前行!

  老相城人荣学润,深度见证、参与了相城基层文化事业发展。

  他说,“建区20年来,相城区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更新、更美、更精彩的图案: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四通八达,人民安居乐业,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其中文化产业也发生了量变和质变。一个个建在家门口的图书馆、文化馆、健身馆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处处景区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一个个文创载体晋升‘国家级’……书写着相城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他常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相城建区20年,也正是荣学润从相城区北桥街道文化站退休的20年。20年来,退休不褪色,退位不退热,从文不忘文,积极发挥自身余热,当起传统文化的“摆渡人”,推动着相城基层文化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这20年,荣学润所在的北桥街道,少儿评弹多次惊艳亮相国内外大舞台,“冶长泾杯”戏曲票友大赛影响力日渐扩大至长三角地区,濒临失传的开口船拳得以保护和传承,并被成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2月,他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好人。

  一个个成就

  彰显着相城建区20周年来

  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也厚植着相城全区的文化自信

  挖掘文化根

  抢救濒临失传的开口船头拳

  北桥地处湖荡地区,近代,北桥船头拳兴盛,时有拳船6只,每逢立夏、中秋、庙会,拳船相继开出,竞相表演,曾被邻近乡镇誉为“武术之乡”“船拳名镇”。历史上拳师们边打拳边用吴语唱出的自编小调“开口船头拳”一度广为流传。然而,历经半个世纪,船头拳几乎销声匿迹。

北桥街道

  “我大半辈子都在和文化打交道,一直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将这濒临失传的开口船头拳重新带回百姓中间。”每当提起“抢救”开口船头拳的初衷,荣学润总是不假思索地说道,“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啊,毕竟有800年的历史了,如果就这么丢了,太可惜……”

船拳表演

  “一个地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化之根,一次文化遗产的抢救,就是为这个地方的发展做贡献。”为了“激活”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荣学润于2009年春天开启了开口船头拳的挖掘工作。白天忙完了手上的工作,晚上他便骑着电动车,马不停蹄地从一个村赶到另一个村,走访老拳师,记录下一页又一页拳谱。

荣学润与船拳队员切磋

  与此同时,他还不辞劳苦地东奔西走,与村、街道及市、区武术协会沟通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荣老仅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发掘出了10多名会船头拳的老人,并将他们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开口船头拳队。如今,在老拳师们的带动下,一批年轻人也纷纷加入了拳队。

  开办少儿戏曲班

  践行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从文化站退休时,荣学润已经做了34年的乡镇群文工作。这让他对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相城文化底蕴丰富,有很多散落民间的文化瑰宝,特别是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更加应该得到发扬和传承。”

  于是,荣学润便乐此不疲地致力于挖掘北桥的戏曲传统,组织群众成立戏曲表演队,并多次获奖,让北桥成为全国首个“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然而,如何发挥“戏曲之乡”的优势,让北桥文化更加繁荣?他想到了传承文化应该从娃娃抓起。

  “刚开始,校长担心经费,有些老师顾虑学生学业,家长反对,困难重重。”荣学润说,尽管压力大,不过他并没有退缩。

荣学润指导北桥中学戏曲班学生

  他的想法也得到了街道的高度重视和响应。近年来,北桥街道持续发力,积极打造“情韵戏乡”的文化品牌,以此激发北桥人乡村振兴的文化自信。

  2008 年,荣学润在北桥中心幼儿园办起了少儿戏曲班,不但到苏州锡剧团请老师每周固定授课,精心选拔苗子,从基本功学起,还让全园800多个幼儿学讲苏州话,学会唱评弹,打响了戏曲文化“保卫战”。“就是希望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希望孩子们能从中受益,更好地成长。”荣学润说。

  “从娃娃抓起”的过程中,荣学润也见证了北桥街道多年的坚持让“戏曲之花”在北桥大地上的竞相绽放。

  戏曲特色班已办到了北桥中心小学里,成为了当地学校的特色项目,2011年,北桥中心小学还被命名为苏州市“戏曲特色文化学校”;

  2012年,北桥少儿戏曲班选送的《双推磨》荣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奖;

  “冶长泾杯”苏州市戏曲票友大赛已在北桥连续举办了四届;

  北桥群众戏曲艺术节也已成功举办三届;

  2018年北桥中学正式开办起了戏曲特色班;

  “北桥娃”成为戏曲“小明星”,先后9次登上央视舞台;

  ……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做传统文化的“摆渡人”

  荣学润爱好写作,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为不断挖掘和传播北桥文化竭尽所能。他不但为街道完成《北桥镇志》的编纂工作,还创作近百本小戏、小品和曲艺节目,带着民间文艺团队到苏州各村、社区进行演出,2016 年至今共演出一百多场,在传递文明新风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此外,荣学润还帮各村和社区建立了漕湖村光荣史陈列馆、庄基村村史馆、老街风情馆、戏曲陈列室、开口船头拳陈列馆和盛南社区崇德馆等六个展览馆,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社区一特色”的文化展示阵地,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和青少年提供了很好的德育教育基地。

荣学润与北桥戏曲陈列室

  在文化战线上耕耘了50余年的荣学润,早在2012年5月便成立了自己的“老荣好人工作室”,只要一有空,他就在这里和村民们唠家常、忆往事,为村民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调解矛盾,在这里与文化爱好者们一起切磋艺术创作、展开碰撞思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我生在相城、长在相城,是这片土地养育和培养了我,我所做的一切,与其说是‘为别人’,不如说是‘为自己’。”他说,从建区之初到如今的现代化新城,我们惊叹相城经济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之时,也惊喜地看到文化绿洲越来越繁盛。尤其是近年来,当悠久的相城历史和现代的城市和生活相互交融,跨越时空在这里美丽邂逅,文化之花越开越艳。

  (相城区融媒体中心  黄梅、叶方超、潘喆彬)

  来源:北桥街道

  制图:

  撰稿: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