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康马庄村 亲历非遗传承人

2021年01月20日 10:26: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有幸来到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参观,采访学习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先进经验,是一种非常难忘的经历收获。

  乡村致富路,美丽潘安湖

  今天的马庄村文化广场上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热闹的气氛。文化礼堂内暖意融融,挤满了前来参观学习、认真聆听的人群。党委书记孟国栋用热情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例事迹介绍:“近年来,我们马庄村党委大力实施以强战斗堡垒、带生态宜居、带乡风文明、带生活富裕为内容的“一强三带”工作法,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原为徐州煤矿重点产区之一的马庄村,持续开采百年后煤炭资源已经枯竭。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并对煤矿关停并转后,大批村民因土地塌陷而失去了生活来源。如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产业转型,走上以文化旅游发展的脱贫攻坚致富路?

  马庄村党委带领大家,不用扬鞭自奋蹄、充满蓬勃新活力,努力实现产业富民、文化精神比翼齐飞,塑造了“一马当先、跃马扬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的马庄精神。

  历经创业发展,今天的马庄村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居、中国幸福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等数十项荣誉称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全民共享“文化蕴”,民俗畅舞“和谐美”。 农民乐团登上意大利国际音乐节舞台获大奖,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庄香包名扬海内外。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为“两个文明”融合发展、创新实践的时代标兵。

  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走出陈列室亲眼看一看。

  以前的大片采煤塌陷区,通过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治理,被打造成为集生态湿地、人文景观、游憩娱乐、科普功能于一体的苏北独特田园风光景区。以古代第一美男——西晋文学家潘安典故命名的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被赞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湿地”, 成为年超600万游客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最新网红打卡地。

  潘安湖民俗广场上耸立的二十四节气柱,铭刻了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医学养生结合的内容,体现了顺应四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理念。

  一座9.9米高的神农氏雕像——传统农耕文化的炎黄人物。强壮的造型粗犷有力,双目炯毅;手捧百草经书卷踏步求索,展现了远古先民不惧艰险砥砺前行,倾情奉献厚泽百世的高大形象。

  乘船游览潘安湖,只见:湖面平静开阔,栈桥湖岛相连,碧波荡漾绿连天。四时花开赏盛景,垂柳轻拂亮眼前。漫步原木栈道及环湖路,游览醉花岛、草安居、神农庄园、潘安古村、古商业街、农家乐快捷酒店等景观,一片好心境!正是“鹭影飞舟何处饮,池杉岸柳初成荫。潘安五月雨蛙鸣,璀璨榴花千里沁。”

  依靠美丽的潘安湖湿地公园,民俗古村马庄村2300余人做旅游,已经步入发家致富小康路。

  感动最深情,难忘中国风

  走进环境优美的马庄香包文化大院,可以体会到非常浓厚的中国风。

  香味扑鼻的精致工艺香包,琳琅满目吸引眼球,游人驻足观赏踊跃购买。民俗手工坊内勤劳聪慧的乡村农妇,现场心灵手巧的精心制作,展示了她们的精美工艺品——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等喜庆吉祥题材,敦实淳朴生动有趣的挂件、靠垫、香包、手袋,以新奇美艳为特点的色彩造型,寄托了辟邪纳福、祈求祥瑞的美好愿望;内含冰片、桂皮、薄荷、菖蒲等多种精选制中药材的香包,香味独特浓郁,并具安神养心、驱虫怯邪、预防感冒等功效,美观实用更受欢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徐州马庄香包有多火?必须亲身去体验!只有在这座集香包设计、制作、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内,您才能真正感受到浓郁的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

  人声鼎沸中,只见许多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游客争相与身着红衣的一位老奶奶拍照合影。原来,这就是 “网红明星”王秀英。如今84岁的非遗传承人王秀英,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中药香包产业带头人。

  (2017年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贾汪区马庄村,与王秀英亲切握手,特地购买了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真不错”“很精致”。)

  在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访的照片镜框前,老人王秀英激动回想起终身难忘的情景——

  “当时,我正和几个小年轻在缝香包。看到总书记进来,大家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欢迎。这时,习总书记直接走过来和俺握手,俺赶快把手伸过去,紧张得手心都是汗。”

  王秀英告诉我们:总书记先看到一个心形的香包,还拿起来闻了闻。我说香包里放的是冰片和好几味中草药,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习总书记高兴地说: “好好好”。

  “那天下午,习总书记买了一种起名叫‘真棒’的香囊。”

  “为什么叫‘真棒’啊?”

  从10岁起就学手工缝制香包的王秀英,向一群好奇的人们介绍起“真棒”的来历——

  “以前做手工活为了方便放针,就在脖子上挂一个用布条捆扎起来的筒子。做活时针随手就扎在这上面拿取方便,我叫它‘针棒’。后来想,这也可以做成挂在脖上当项链的香包吗?经过改进,后来就注册成这种长条形的香包了。”

  习总书记看到村民们制作的特色香包,连声称赞“真不错,很精致!”

  “多少钱?我买一个,捧捧场。”习总书记问。

  “我连忙说不要钱,但总书记还是坚持付了30元。”

  闪光灯下,现场新闻记者拍摄了习总书记购买王秀英特色香包的珍贵镜头。美好的瞬间记录,成为马庄村的最美画面。提起当年往事,老人激动得彻夜难眠:“现在想起来还跟做梦似的,更别说习总书记来捧俺的场了”。

  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让老人信心倍增:“那天的情形,我这辈子忘不了。总书记是为千千万万奔小康的群众捧场啊!”

  如今,习总书记捧场的香包产业做大啦!

  2017年冬习总书记的调研肯定,似温暖春风鼓舞了马庄村民的积极创造性。近年来,他们发挥民间工艺制作优势,着力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马庄真旺”、“真棒”等商标,实现人均收入2万多元,香包收入已超2000万元。手工艺合作社培育中药香包制作专业能手200多人,电商渠道年销售额超800万元。84岁的非遗文化传承人王秀英精神不减当年,继续带动全村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春节期间推出的香包文化节 “火”遍大江南北,马庄文化大院已经成为新农村旅游观光的网红打卡新景点。

  “习总书记说要发展特色产业,‘特’在哪里,其实植根在乡村历史文化和发展过程中。”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荣幸地介绍。正是由于产业与文化的融合,既留下文化乡村的独特印记,也奠定了民富村强奔小康的基础。

  回访亲历人物,重温有互动、有深情、有故事的握手,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和人民在一起的难忘足迹。“握着习总书记有力的手,我能感觉到他对人民群众的那份深情。”孟国栋书记说的好!看展览观风景再购物,零距离接触到可爱可敬的非遗传承人王秀英,亲身感受到击鼓催征扬帆起的新时期强大动力。马庄之行,确实很有收获。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一个贫困乡村的脱贫致富康庄路,给我们以深刻启迪: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方略,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不正是彰显中国制度优势、治理优势,实现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中国答卷”吗?

  (来源:融媒体新闻中心 黄志毅 郑凌)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