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来了!《中国影像方志》昆山篇!

2020年04月17日 17:17:44 | 来源:昆山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4月15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中国影像方志》栏目播出江苏卷—昆山篇。

  视频地址:https://v.qq.com/x/page/o0951vilvgz.html

  昆曲雅致迤逦

  昆曲,被后世称为“百戏之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舞台表演艺术的代表。

  2004年成功首演的青春版《牡丹亭》,是著名作家白先勇向年轻一代推广昆曲而改编。全剧启用青年演员来演绎这个古老的传奇故事。

  巴城也被称为昆曲的发源地。

  明代魏良辅因创新了后世所传唱的昆山腔,被人们称为曲圣。他的著作《南词引正》中写道:“腔有数样,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黄幡绰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艺人,安史之乱中南下避乱,其墓葬所在称绰墩,至今这里的村仍叫绰墩村。人们相信,正是黄幡绰在这里留传下了昆曲的源头音乐。 

  元末,江南巨富顾阿瑛在巴城修建了大型私家园林“玉山佳处”,遍邀名人异士举办雅集。雅集上有一位来自昆山千灯镇的民间歌手叫顾坚,是他唱响了最初的昆山腔。

  相传曾跟魏良辅学曲的梁辰鱼,以昆山腔创作了昆剧《浣纱记》,奠定了完整的戏曲舞台形式,影响了众多襁褓中的戏曲,被后人称为“百戏之祖”。

  1987年,昆山成立了全国首家“小昆班”。今天全国一多半的专业昆曲演员和最顶级的昆曲名家,都是从小昆班走出去的。

  激扬文字千古 家国情怀传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出自顾炎武。公元1613年,顾炎武出生于昆山千灯镇。

  他一生行程三万余里,留下了一千两百万字的著作,对中华文明进行了系统反思。

  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这里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从忠君爱国转变成为忠于民族、忠于自己传承的文明。顾炎武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家。

  《朱子家训》的作者叫朱柏庐,明朝末期出生在昆山一个读书人家庭。明清鼎革之际,清兵攻破昆山城,朱柏庐的父亲在挥刀迎敌后自杀殉国。朱柏庐决心一世甘守清贫,不仕新朝,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朱子家训》就是他给弟子们讲解人生至理的格言集,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是中国古代蒙学的经典,至今仍被广大华人奉为治家处世的珍贵宝箴。

  奥灶面美味传百年

  在昆山,奥灶面馆有着百年历史。凌晨4点的后厨灯火通明、分外忙碌,每天制作新鲜的面条和“浇头”,以保证6点钟的营业,已成为面馆的一个传统。

  浇头是指将加工好的荤菜素菜覆盖在一碗面条上,当头“浇”下。面也根据所加的“浇头”不同而直呼其名,有“卤鸭面”“爆鱼面”等等。

  古砖瓦制作技艺的坚守传承

  锦溪自古流传着“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说法,位于苍茫一色的长白荡西侧,江南地区仅存的一处明清古砖窑遗址,历史上,这里曾是紫禁城铺地方砖的制作加工地。

  丁惟建,古砖瓦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家世代生活在锦溪古镇。

  丁惟建仍在使用传统的乌窑烧造工艺,因黏土中含有铁质,砖会呈现出红色。烧制时加水冷却,铁质不完全氧化,也就形成了青砖。

  周庄古镇描绘最美水乡

  三十多年前,著名画家陈逸飞曾在周庄进行艺术创作。

  一幅名为《故乡的回忆·双桥》的画作,寄托着他浓浓的乡愁,画作中的双桥就源自于昆山的周庄;也正是这幅画使原本默默无名、不通陆路的周庄一鸣惊人,从此走上了国际舞台。

  周庄是国内最著名的古镇之一,在这里现存的近千户民居中,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留存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明朝初年江南首富沈万三后裔沈本仁所建的沈厅。

  1986年,上海同济大学的建筑专家提出,将“发展经济、保护古镇,开辟旅游,提高生活水平”作为规划方针;明确规定了0.47平方千米的古镇保护区,并在此之外开辟规划新区。正是因为这一规划,周庄的古镇保护从最初的沈厅扩展到整个古镇区。

  自此,周庄走出了一条其他地方没有走、其他人也不敢走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之路。赢得了“天下第一水乡”的美誉。这个第一,并不是指周庄的景色最美、镇区最大、遗存最丰富,而是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探索。

  “昆山之路”:开拓创新之路

  1985年,外资企业中国苏旺你有限公司在当时的昆山工业新区建成投产。这是昆山历史上的第一家外资企业,也是江苏县级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它的意义是历史性的。

  1988年7月2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长篇通讯。“昆山之路”由此声名鹊起。

  昆山之路的精神是“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从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到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家美资企业。创新,已然成为昆山显著的发展基因和鲜明的发展标签。

  2000年10月8日,昆山出口加工区封关运作,成为首批批准建设的十五个出口加工区中唯一设在县级市里的出口加工区。这一创新举措,使行业95%的配件在一小时范围内,都能找到生产企业,昆山也因此打造出了世界级的光电产业集群。

  2008年,昆山又建成国际上第一个以小核酸技术为主题的生物医药科技园区,扶植高新企业的成长。

  “昆山之路”是创新之路,“思想解放再解放,观念转变再转变”,而昆山也在这样的浪潮中实现了“经济发展再发展”的飞速成长。无数个破天荒的“第一”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从苏州地区最落后的“小六子”,走到了连续十五年禅联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