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日志|夜班人员“小日常”

2020年02月23日 11:18:57 | 作者:杨威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9931c09dbcd4b62ac514bbd777622bd 21703826 2020-02-23 11:18:57 /a/20200223/59931c09dbcd4b62ac514bbd777622bd.shtml

  日志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陈宇轩

  地点:武汉市第一医院

  日期:2月21日 周五

  天气:小雨 微风

  根据排班安排,本轮小夜班跨越两天,从昨晚9点到今天凌晨1点。工作地点在舱内。

  到达武汉已经一周了,一周前在南京注射过一次胸腺肽,用来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今天后援部门送来新的胸腺肽针剂,使用方法是一周两次,需要先抽取2ml溶液,打到药品里配制,再做皮下注射,目前医疗队还没有开辟专门的注射室,如果我自己弄,说不定要搞得手忙脚乱。出发上班前,我去找了我们科全能护士陈慧老师。陈老师看到我就笑着说,小作坊又开业了,边说边娴熟地配好药,三下五除二就帮我打完了,整个过程也就5分钟。专业的事情果然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做比较好~

  晚上8点,我们准时上车,出发去医院。本应是万家灯火,车水马龙的黄金时间,武汉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街道上此时却无比冷清。我们大巴的车灯划破夜空,从汉口行驶至武昌的院区。每次路过长江大桥,我都忍不住凝视窗外,广阔的江面上没有一艘船,只有两岸的高楼,打着“白衣战士,向您致敬”的LED标语,隔江相望,宁静得仿佛一张油画。这在平时,应该是多么繁华的夜景呢?武汉,真遗憾在这种场合遇见你啊。

  第二次进舱,体验又有所不同,到了医院先领到了自己的工作证,Nice,看到上面“国家医疗队”、“抗疫工作证”的字样,有点“正规军”的味儿了。证件最大的作用,是上面的条形码,以后每次进舱、出舱,监督员会扫码登记,可以看出医疗队伍整体管理又加强了。

  进入缓冲间,墙上贴满了详尽的穿脱防护服指引,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如果还不明白或是需要帮助,可以随时求助监督员,他们都会非常耐心和亲和地提供帮助,一切都更加井然有序了。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穿防护服已经没有任何困难,大家都是穿得又快又标准,护目镜起雾的问题大家也是各显神通,有继续涂碘伏的,也有涂洗手液的,我这次用了我们消化科后援团送来的防雾喷雾。大家穿戴完毕,相互检查没有问题了,就集合进入了污染区接班。上次接班,因为不熟悉流程加上准备区人多拥挤,整整迟到了半个小时;这次提前10分钟就到岗了,上一班的小伙伴们看到我们都很开心。

  交接完班第一件事我就跑去跟50床、61床的阿姨打招呼,两人精神状况都不错,看到我也很开心。我们接管的两个病区里配置了4部大容量、大流量手机,4部远距离对讲机,舱内外各拿2部,进一步保障了沟通通畅。通过视频、分享照片等方式,连远在酒店的多学科锦囊团都可以参与病人病情的实时讨论。尽管偌大的病区内只有一两个医生,但拿着手机分享病情时,心里其实很踏实,因为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天就遇到了重症患者呼吸机参数调整问题,我平时很少用呼吸机,但我只要把参数面板和患者生命体征状况汇报到工作群里,很快,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就纷纷提出了宝贵意见。得益于每天组织的病例讨论,尽管大家为了安全几乎不碰头,但对患者情况都十分熟悉,这也让远程会诊模式,在这场传染病的诊疗过程中,变得更加可靠了。

  在病区里忙碌起来,时间就变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后半夜。这次班的活动量相对上次大了一些,身体出汗的情况变得明显起来,防护服密闭性越好,透气性也越差,随着热量加速排出,尽管喷雾大部分时间很有效,但护目镜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起雾了,好在范围有限,没有遮挡视野。但不得不说,大家以后还是要注意下护目镜绑带,不能太紧,今天的护目镜就很紧,起初觉得没什么,到后来就感觉像是有个人拼命按住了我的脸,然后想把我的眼皮扒开,时间长了,不由得头痛欲裂。头一疼一晕,胃就有点不受控制了,这下是真能体验到之前几位护士老师的感受了。好在晚上吃得不多,而且最后半小时已经不忙了,我坐下放松,飞快地在工作手机上安装了个音乐app,点开了一首朋友推荐的《last dance》放到耳边听着,然后闭目休息,总算是把这阵不适熬了过去。

  走出病区换衣服,已经快凌晨1点半了,几位督导员依然一丝不苟地指导我们正确脱防护服和洗手,问了下,他们是5小时一班轮换,也需要全副武装,非常辛苦。回到酒店,洗澡更衣,检查了下脸,这次压痕比上次明显得多,好在皮肤没有破,不然后面会比较麻烦。睡了睡了,醒来还要洗衣服,想念我的洗衣机了。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通讯员/王娟 编辑/张泉泉)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