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志友”老师现身说法 他们把思政课堂搬到了医学伦理馆

2019年10月13日 14:54:47 | 作者:王尧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3346f5195a047ef89ad1cfc5bae4dd0 20175642 2019-10-13 14:54:47 /a/20191013/33346f5195a047ef89ad1cfc5bae4dd0.shtml

  “人为什么活着?该怎么活?如何活得有价值?”最近,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2019级天元班新生的第一堂思政课搬到了该校的医学伦理教育馆。

  “我们在这里了解默默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的志友人生,也在这里开启医学生的青春之问。”除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外,解剖学专业教师、两位年逾古稀的志友、教务处老师组成的讲师团也参与其中。

  人体解剖学系的张露青老师和伦理馆解说员为大家讲解了突破传统世俗观念、为医学事业捐献遗体的志友们的感人故事。参观之后,同学们静静地坐在伦理馆听老师开启课堂授课。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个课堂没有固定的教室桌椅,同学们自行搬了凳子围坐在老师周围,在有问有答聊天中畅谈人生、畅聊何为正确的人生观,怎样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两位年逾古稀的志友郭庆云、李美娣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长期工作在遗体捐献一线的故事。

  “我不求什么回报,我也不希望你们能记得我做过什么,我只求对得起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有生之年为国家的医学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李美娣老师说。“医学生既要好好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更要有社会担当,要有奉献社会的精神。”郭庆云老师结合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告诫在座的大学生。

  南京医科大学校园内的伦理馆陈列着捐献遗体的老师们的生平。这里是医学生开始接触解剖课前,必须进入的第一个“课堂”,在这里学生学会敬畏生命,更学会奉献社会。

  “学习解剖学是每一位医学生走进医学殿堂的敲门砖。解剖教学的遗体均来自捐献者的奉献,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医学生的解剖实验,更不会有一个又一个医学科研的创新与飞跃。”人体解剖学教师张露青说。

  “第一节思政课选在伦理馆,就是想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堂和主阵地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参观中感悟人生。”思政课教师牛俊美说。

  徐珊副校长也来到课堂,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在学习知识和体会大学生活中感受南医文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郑爱明副院长结合自己从教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以及自己心理学的专业背景,为同学们讲解了正确人生观的选择和实践;教务处季旻珺副处长则结合医学专业向同学们讲述了医学生的初心和使命。

  围绕人生的选择、学医的初心对待生死的态度等问题,学生与讲师团成员进行了现场互动和交流。

  “我之所以选择学医就是想做一名关键时刻能治病救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天听了两位志友老师的故事,还有讲师团老师们的答疑解惑,更加坚定了我好好学医的信念。”天元班的学生张逸成说。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大学课堂,形式活泼,老师带领着大家一起探讨,更有专业的老师团队为我们传道授业。今天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学生张郑宇说。

  “别出心裁的课堂讲授,精心设计的授课内容,让我能对大学专业课、思政课有了更多期待,更对学医充满了信心。”学生蒋枫说。

  专业思政课教师郭玉宇老师说:“让学生打心眼里树立正确的三观,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开启学医之旅,这是我们思政课老师的最终目的。”郭老师说,“今天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据了解,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年将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结合学校医学专业,将专业学科知识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在融会贯通中了解专业背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讲师团的组合有力破解了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度不够的难题;两位志友老师现身说法,也打破了以往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的障碍,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互通有无的桥梁和纽带;伦理馆的现场教学既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结合,也是将有形和无形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共同打造思政课堂的育人合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沈瑞林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编辑/国正)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