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中国声|从“中国硅谷”到“世界中关村”,未来已来

2019年10月09日 16:16:2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戳看视频↑

 荔枝新闻专稿(记者/陆伟晶 视频/杨雨薇、周胜男 摄像/张俭)

  1980年,陈春先在一间小仓库里创办了中国内地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白颐路上的科技青年们窃窃私议:中关村能成为下一个硅谷吗?

  如今,坐拥2.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制国际标准300余项,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1000余处,中关村人响亮地宣布:要做世界的中关村!

 

中关村创业大街

  从电子一条街,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新技术的中转站,到创新的策源地;从闯到创,这一路,中关村走了40年。风云激荡,这里汇集了太多的变革与跃迁,冲击与包容、坚韧与信念、灵感与梦想。滚滚的时代洪流中,中关村不仅创造了中国科技创新史上的多项第一,亦正成为全球的创新高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荔枝新闻记者前往北京中关村,探秘这里的硬核科技,听他们讲述关于创新与世界的故事。

  前沿技术引领智能时代

  北四环西路67号的前沿技术创新中心里,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液态金属……一批拥有前沿技术的创新企业正拔节生长,成为中关村这棵创新大树上的茁壮新枝。  

 

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

  据中关村前沿科技与产业服务联盟联合秘书长窦彦莉介绍,这些企业全部拥有重大颠覆性原创核心技术,要么全球领先,要么可替代进口,因而备受资本市场推崇,成长空间广阔。

 

中关村前沿科技与产业服务联盟联合秘书长 窦彦莉

  声智科技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远场语音智能技术和平台服务商之一,其推出的操作系统Azero覆盖了国内市场主流的智能音箱,包括百度、小米、腾讯、华为、阿里等。对于这样的命名,声智科技创始人陈孝良的解释别有深意:“它的中文名是‘一元’,我们希望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声智科技创始人兼CEO 陈孝良

  佳格天地则把触角伸向了大数据农业领域,其推出的数字农业系统“耘镜”实现了“运筹界面中,决胜千里外”,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超亿亩耕地。佳格联合创始人顾竹表示:“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这些手段,切实解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耘镜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农业资产盘点、长势监测、农业气象服务、病虫害监测等。

 

佳格天地联合创始人 顾竹

  此外,还有研发机器人深度神经芯片的“地平线”、专攻液态金属材料的“梦之墨”、聚焦计算机视觉的“深科技”……前沿创新成果如涌泉般喷薄而出,他们手握“硬科技”,依托合理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

  孵化与自我孵化:

  氪空间的裂变之路

  在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翁啟文看来,中关村能够走向世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要素互动式的创新创业生态,把创新政策、创业人才、科技企业、高校院所、创业投资、孵化服务等六大要素盘活,形成了“热带雨林式”的科创集聚区。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翁啟文

  1490多家创投机构,2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00多家协会联盟,共同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关村平均每天诞生90余家科技企业。氪空间正是孵化服务的杰出代表。

  作为中国最大的创新服务平台,氪空间已迭代至4.0版本,兼具智能化与物联化,分为共享大厅和独立工作区。除了线下的智能空间物联,还有线上的创业者社区交互。通过“氪空间”APP,可以结识所有的氪空间校友,进行全国社区的会议室预定等。

  作为36氪的四大板块之一,创立于2014年的氪空间已经实现了全国11个城市、将近60个社区的覆盖。同时,其业务版图已从孵化融资、联合办公扩展至智慧空间打造和城市产业升级,形成一个创业闭环,目前也已完成B+轮融资。

  如此变化,在氪空间高级副总裁董博看来是水到渠成的。“如果说服务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和加速是我们的根本的话,你会发现有些企业除了在空间里边,也需要分布到不同的地方发展,由此可以和城市产业相结合,参与到区位产业的规划中,将低端业态升级为创新业态;同时为其装入内容,从全国筛选项目放进来。”董博举了个例子:将上海徐汇区老的红木家具馆改造成以人工智能和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创新综合体。

 

氪空间高级副总裁 董博

  一方面是服务创业者,一方面自身也是创业者。对于这样的双重身份,董博深有感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自身的业务和企业服务的需求结合起来。当需求成为刚性时,我们会将其变成产业,进行拆分、独立融资、再孵化。所以在服务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在进行自我孵化。”

 

氪空间的自助吧台

  “业务半径放大了,未来可想象空间也就更大了。”董博说道,“正如当年36氪裂变为36氪媒体、氪空间、鲸准和36氪基金,氪空间也会细分赛道,产生更多的裂变和孵化。”

  氪空间的裂变之路何尝不是中关村发展的一个侧影?从狭窄的白颐路“孵化”为一区十六园,从攒机一条街“孵化”为AI科学城,中关村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趋势,引领着技术升级。

  资本驱动创新:

  创新工场聚焦“VC+AI”

  人才与技术在中关村的聚集,直接加速了资本的快速涌动。而资本的聚集,又加速了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每一次创业投资的注入,企业都如竹笋般节节高升。数据显示,中关村吸引的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中关村,资本已成为驱动创新的重要力量。

 

创新工场

  精耕细作十周年的创新工场正是创投领域的代表。凭着1500万美元起家,如今创新工场手握7支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0余亿美元。而在其瞄准的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工场就投出了5家独角兽,包括旷视科技、比特大陆、地平线、Momenta第四范式。

  2016年成立的AI工程院,则强化了其作为投资机构的技术优势,进一步聚焦“VC+AI”。创新工场副总裁谢维向荔枝新闻介绍,AI工程院目前有上百位工程师,集聚了自然语音理解、计算金融、流程自动化、大数据、智慧医疗等七大实验室。

 

创新工场副总裁 谢维

  关于AI工程院的成立初衷,谢维解释道,“一是判断哪些是真的人工智能技术,哪些是伪人工智能;二是开展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帮助投资团队在一个行业没有进入一片红海之前,提早布局,占得投资先机;三是赋能传统行业,提升效益至少35倍以上。”

  从移动互联网到AI时代,从天使投资到VC+AI工程院,创新工场的投资历程折射出中关村的应时而动、勇为人先。据谢维透露,创新工场所投项目的创始人基本都是8090后,呈现年轻化的态势,其中技术背景和产品落地能力是他们最为看重的。

 

中关村双螺旋雕像

  曾经以跟跑者的身份打造“中国硅谷”,如今以领跑者的角色建设“世界的中关村”,这深刻变化的背后,正是中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的生动实践。

  改革是底色,创新是灵魂。这是中关村的起点,亦是中关村的未来。创新激荡,中关村速度和中国创新的步伐紧密相连。未来已来,一个世界的中关村呼之欲出!

  2020年,中关村将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035年,中关村将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引领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2050年,中关村将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风云40年,中关村人用改革创新的实践,告诉世人:唯有不断适应新的挑战与新的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更伟大的成功还在孕育,历史期待着中关村人更响亮的回答。

 

  想听更多【70年·留在历史记忆中的声音>>

  70年·中国声| “小岗红”里看中国 “农村改革第一村”四十不惑

  70年·中国声|塞罕坝守望者:三代人,半个多世纪 写就一片绿洲传奇

  70年·中国声 | 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走出跨境物流运输“新丝路”

  70年·中国声|“神威·太湖之光”:超算人的“新盘算”

  (“70年,留在历史记忆中的声音”网络主题采访系列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荔枝新闻、我苏网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拒绝任何形式删改,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