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感知获诺奖 肾性贫血治疗首先获重大突破

2019年10月08日 16:12:01 | 作者:朱晓莹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7e3e40153614430b98f060f59f6474df 20123847 2019-10-08 16:12:01 /a/20191008/7e3e40153614430b98f060f59f6474df.shtml

  2019年10月7日下午,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重磅消息,本年度生理学与医学诺贝尔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凯林(William Kaelin), 西门扎(Gregg L. Semenza)和英国科学家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ohn Ratcliffe),用以表彰他们对细胞氧感知和适应机制的创新发现,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和热议。那么这个研究发现到底有哪些重要的临床意义?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二级教授、主任医师、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著名肾病专家刘必成教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教授告诉记者,氧是所有生命体能量代谢过程中必需的重要元素,没有氧就没有生命。细胞对氧的变化能够进行十分精细的调控,以适应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缺氧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损伤,而氧过多同样也可以造成组织细胞损伤。但是细胞对缺氧的反应过程是如何精确调节的,一直不十分清楚。三位科学家为期27年的研究,系统揭示了细胞适应氧变化的调控机制。其中特别是低氧诱导因子(HIF)的发现以及其体内活性调控过程的认识,为人类寻找氧代谢紊乱相关性疾病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野。尤其幸运的是,作为肾脏科医生,亲身体验了该理论创新在肾性贫血患者治疗中首次成功地被转化应用,感到十分高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终末期肾衰患者中几乎100%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导致患者乏力、劳动力和生活质量下降,心血管病变和死亡率增高。数十年前,人们已知道,这种贫血的发生主要与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减少有关,并发明了人类重组EPO来治疗这种贫血,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患者还不得不补充一些铁剂,有些患者甚至根本没有效果,成为困惑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难题。可喜的是,基于该理论的创新发现,人类已成功开发出小分子药物,通过短暂、可逆性抑制HIFα的降解,促进机体内源性EPO及其受体的表达,同时抑制铁调素的产生和促进铁的有效利用,从而有效地克服肾性贫血治疗的困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教授介绍,他所在的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作为全球首个三期临床试验研究单位之一,完成了中国单中心最大样本量的HIF稳定剂(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评估,发现它能快速、有效纠正透析和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同时改善患者的铁代谢紊乱,该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刘教授认为此项研究工作进一步验证了体内缺氧调控机制的临床实用价值,特别是为肾性贫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目前刘教授正在领导全球首个全国多中心四期临床试验,进一步探讨该新药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优化用药方案。

  图左为获奖者Kaelin教授 右为刘必成教授

  刘教授指出,从理论创新到转化成临床应用是一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由于缺氧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因此,此次三位授奖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有可能为人类治疗一系列缺氧相关性疾病(如:贫血、中风、心肌梗死、伤口愈合、甚至肿瘤等)开辟新的方向。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朱晓莹 编辑/国正)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