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99件文物里的南京”带你一览这座城市的春华秋实

2019年09月26日 14:05:4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记者/五柳 

  朱自清说过,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 生活在这座拥有6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的城市,常常让人感慨追不上它丰厚的过往。

  今天,“源·流——99件文物里的南京”南京市博物馆多功能厅开展,展览通过“序言 形胜地”“第一单元 文明源”“第二单元 都会胜”“第三单元 佛道兴”“第四单元 风物雅”“尾声 南京人”六个部分,让你一览这座城市的春华秋实。 

  这99件文物主要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南京市博物总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镇江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博物馆、南京大学南京石头城考古队7家文博机构或征集或考古发掘的成果,通过这次展览,一方面追溯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历史,另一方面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

策展人 徐佩佩

  从国际视野看南京城的发展

  这两块琉璃砖看似普通实则不凡,它们是明朝时为建大报恩寺琉璃塔而烧制的。

  至今,在很多外国人的心目中中国符号不是长城、故宫和熊猫,而是已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的这座南京瓷塔,它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

18世纪 德国 Habermann  版画《南京大报恩寺古琉璃塔》

在美剧和美国电影里,中国菜外卖盒上总是印着大报恩寺琉璃塔

  欧洲人对这座塔赞叹不已,曾争相仿造,法国人建了特列安农瓷宫,英国人建了邱园宝塔,可是他们烧造不出那么高水平的琉璃砖,没用几年就漏水了

英国 邱园宝塔

  这座宝塔的总设计师是明成祖朱棣,耗资为当时国库年收入的1/10

  此时,南京已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小得超乎想象(周长“二里八十步”)的越城、六朝(孙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南方中心、明代的统一王朝中心,各项定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都城图

  而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位于南方的城市,南京依靠“通江达海”的地缘优势和“十朝都会”的政治优势,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寻觅南京人散淡文人心态之源

  深邃的目光、隆起的颧骨、宽大的鼻子、外扬的下颌,张开的长方形的嘴巴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这座迄今为止南京地区发现最早陶塑人面像,因其憨厚、质朴的特征被称为“南京人”、“金陵先祖”


陶塑人面相

  作家叶兆言先生曾在他的作品《南京人》里,浓墨重彩地介绍了一群“南京大萝卜”,被形容成“大萝卜”,是指南京人很“佛系”,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则可以概括为“散淡文人心态”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在兴衰起伏、屡仆屡起的历史中,养成了承受力强、包容博爱、悠闲风雅等城市性格。

  汉代张衡在《归田赋》说:“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他以“龙吟虎啸”自比,描绘了自己归田隐居的生活。这幅“虎啸山丘”砖拼画正是这种志趣的具象反映,以虎喻人、以虎啸之姿表现魏晋名士的傲然之态


“虎啸山丘”砖拼画

  这样“佛系”的性格似乎也与佛教在南京的兴盛有关。

  南京与佛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孙吴时期,江南第一座寺庙就在南京建造。南朝梁武帝时期,南京佛教盛行,后来才有了那句唐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宋佛教发展到顶峰,佛顶骨舍利被供奉在南京长干寺地宫,并于2008年出土,一同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诸圣舍利在这次展览中近距离与观众见面。


诸圣舍利与七宝阿育王塔

  将一些学术争议列入展览之中

  “源·流”——99件文物里的南京,一级品占据一半以上,不但绝大多数文物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而且有二十四位著名专家共同推介,并且将一些学术争议列入展览之中

  元末明初最令人骄傲的国宝级青花瓷,出土于南京江宁将军山沐英墓。造型端庄秀丽,胎质洁白细致,青花呈色稳定,为景德镇窑产品。在仰覆莲瓣纹、杂宝纹、缠枝莲花纹等衬托下,“萧何月下追韩信”人物故事,生动而精彩。

  此前这件梅瓶的年代一直定为元代,在这次的展出中,名称已去掉“元”字,因为这件梅瓶的年代到底是元末还是明初,一直存有争议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

  南京北阴阳营遗址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出土的76粒雨花石此前也认为那里就是原产地

  而地质专家则认为,由于雨花石种类繁多,它的成因和化学成分极为复杂,这些雨花石应该是特意从其它地方采集而来见证了南京地区较早的古人类在审美、信仰方面的追求

  别具匠心的展陈设计随处可见

       在这次展览中,别具匠心的展陈设计随处可见。

  山水城林交相辉映,历史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南京人文地理的重要特征。明代郭存仁的《金陵八景图卷》、明代文伯仁的《金陵山水册》,为人们了解南京昔日的自然胜迹和人文景观提供了鲜活的图画文献。

  本次展览还附上了古迹线路图


明 文伯仁 《金陵山水册》

  这组玉碗和香料,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北宋长干寺地宫,观众们不但可以观其形,还可以通过旁边的小孔嗅到它的香气


玉碗和香料

  这两块木头其实是六朝人穿的木屐。方头、高跟的是男款,圆头、厚底的是女款。男款底下的两块木齿是可拆卸的,为的是方便行走,爬山的时候可以拆掉前面的木齿,下山的时候可以拆掉后面的木齿,这样走路就不会累。

  至于木屐怎么穿,一旁还有木屐系带方式复原图为观众科普。


木屐


木屐系带方式复原图

  该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1月5日 ,让我们一起来追溯这片土地的兴衰和文明,正视现在,展望未来!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