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镇宅辟邪还能预测天气?“会唱歌”的板鹞风筝太“全能”

2019年07月11日 11:11:27 | 作者:王尧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b3fde9ff3435446cbf2fafd8f6005414 19167442 2019-07-11 11:11:27 /a/20190711/b3fde9ff3435446cbf2fafd8f6005414.shtml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声”,风筝的故乡在中国。近日,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会唱歌的风筝调研团前往南通风筝博物馆等地,领略素有“南鹞北鸢”之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鹞文化。

  走进风筝博物馆,探寻板鹞的美丽皮囊和有趣灵魂

  调研团队在南通风筝博物馆一起观看了板鹞展览,“南通艺人在扎、画、糊、绑、雕制作方面各司其职,但目前在南通没有全能的艺人,而且由于工序繁琐耗时费力,愿意学做板鹞的人也越来越少”。博物馆讲解员张明指着一款图案精美、颜色艳丽的风筝告诉同学们:“这是板鹞风筝最典型的一个,因为在过去,红色代表正义,黑色代表邪恶,当风筝飞向天空时红色会慢慢带走黑色。这种风筝一是可以镇宅辟邪,二是可以预测天气以便晒盐和种棉花。” 

  板鹞是会唱歌的风筝,但它对于人们的衣食住行没有直接的帮助,为什么还能传承千年而不消亡?实践团队在南通板鹞风筝艺术博物馆找到了答案,馆长吉华表示“板鹞是人们表达自我的一个载体,你看这板鹞上的哨口,它的响声代表人们的喜、怒、哀、乐的心声,放鹞子就是在放飞人的心声,放飞痛苦,也放飞欢乐,放飞期望,也放飞收获与庆典”。 

  板鹞传承艺人哨口雕刻工程师周志敏师傅为成员专门讲解了板鹞的特色之处,“板鹞是会唱歌的风筝,最关键的便是哨口,哨口应注重质量五美:款式设计美、选材配料美、制作工艺美、响声品质美、挂装排列美。而画布上的内容多以八仙和寓言故事为主”。

  学做“会唱歌”的风筝,传承传统文化

  团队成员对“会唱歌”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鹞风筝制作工作坊周正敏师傅的指导下制作了团队的专属板鹞。由于板鹞制作工作过于复杂,周正敏师傅带着成员们制作了一个小型的板鹞风筝,省略了哨口的制作。队员李崇在涂色过程中感叹:“一张这样小的画布涂色时间这么长,那么真正典型的板鹞大风筝岂不是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对此,周正敏师傅回答说:“一般一个风筝制作完成需要花费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有些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

  画布完成后,工作坊的师傅开始指导队员进行骨架的制作,队员纷纷感叹这是一个需要心灵巧手也巧的活技,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让板鹞在飞的过程中出差错。

  由于哨口的制作非一日之功,工作坊的师傅便仅向队员展示制作的手艺,并在制作过程中讲解道:“哨口是板鹞的艺术灵魂,哨口的声音,不光是驱邪的威慑之声,也是愤怒的呐喊、激情的歌唱和喜庆的天空交响乐章。板鹞风筝的神奇亮点,就在于哨口的响声早已发展成具有完美韵律的音乐,就在于板鹞拥有成熟的哨口音乐文化。”

  专访传承人,体验“人筝”合一的境界

  团队成员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鹞传承人刘辰,刘辰带领同学们在他的私人制作室参观,并向大家介绍板鹞文化,讲解板鹞精神。

  刘辰师傅从小就跟着爷爷学习板鹞制作技艺,由于兴趣浓厚坚持做了三十几年。被问及目前板鹞制作技艺是否存在后继无人的问题时,刘辰师傅表示:“目前南通地区,仍然保有约二十万人的板鹞放飞运动,仍有数以万计的板鹞制作技艺高手。至今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板鹞传承人,并不存在后继无人问题。”

  千百年来,南通人追求提升板鹞品位而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在哨口上下功夫,板鹞一旦离开了哨口,它那气吞山河的雄姿神采将立马荡然无存。板鹞是会唱歌的风筝。哨子发出声浪涛天的激情领奏时,它的声势声威,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放鹞子的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会感觉到自己与风筝、与天地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而他的灵魂早已飞进了天风层。

  南通板鹞兴盛于农耕社会,传承已有千年,至今仍兴盛不衰,与当地的文化密切相关。刘辰师傅表示:“板鹞风筝为人们施展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是一种精神寄托。板鹞风筝对人有一种巨大的正能量,所以我们和一代代后人,才会情不自禁地被吸引、开始学习、传承和发展板鹞制作技艺,然后一起放飞板鹞,这其实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放飞。”随后刘辰师傅补充说:“这也与南通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南通靠近长江,处于江海之滨,风力较强,而板鹞风筝体积较大,非常适合在这种环境下放飞。”

  深入大街小巷,倾听人与风筝的情缘

  为更好地领略板鹞文化,团队成员走访了南通市大街小巷,开展了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不少熟知板鹞的市民讲述了他们与板鹞的故事。“板鹞风筝可以说是从小玩到大的,不仅仅说它是一种玩乐的东西,更像相伴多年的老友,放飞的时候它的响声就是对你的回应”,南通当地的刘大爷这样说道,转而又露出些微担忧:“以前放板鹞的人特别多,现在相比少了一点了,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板鹞,一起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下去。”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编辑/刘凤双 梁瑄)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