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剧《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进校园:70年代故事感动满场90后

2019年05月08日 06:56:4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记者/王婕)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19年度江苏省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正在全省开展。5月7日晚,常州滑稽剧团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作为巡演剧目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恩玲剧场上演。

  出品短短一年以来,这部剧走进过省内的大小剧场,甚至露天广场,参加过去年的紫金文化艺术节,进过京,获得过:

  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江苏省唯一入选剧目

  2018年江苏省戏剧文学剧本特别奖

  2019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

  2019“壹戏剧大赏”四项提名

  叫好又叫座的这部剧,无论观众的年龄多大,只要看过,便无不为之感慨激动。昨晚的南京大学演出,剧场两层的座位甚至走廊过道上,都坐满、站满了观众。

  演出后,微博上搜索关键词,亦是一片感动。

  四十年前,陈奂生是个虚拟出来的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在那个年代里他家喻户晓,大家知道他当过“漏斗户”,进城卖过油绳,出过国......大家对他的故事如数家珍。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给大家讲了个关于陈奂生的既陌生又熟悉的故事。陌生的是这个故事大家从来没有听过,熟悉的是,陈奂生还是那个陈奂生。

  四十年里,陈奂生与时代同生共长,从一个光棍漏斗户变成了儿孙满堂的老人,然而有一件事情还是贯穿他的生活始终,它就是“吃饭”。

  “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吃饭,不是吃饭问题……”一开场,身患癌症晚期的陈奂生便喃喃自语着这三句看似颠来倒去却意味深长的话。

  哲理很多都是实践丰富的基层人民以一种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出,陈奂生说的这18个字,几乎囊括了他这一生的纠结和挣扎。

  滑稽剧说时代悲喜:笑着笑着就哭了

  在开场的导赏中,常州滑稽剧团的副团长王利民说,常州滑稽剧团的特点是说唱并重,悲喜相融。这种特点在这部剧中也得到了深刻诠释。

  常州滑稽剧团的副团长王利民(右)

  陈奂生的人物特征是自带幽默属性的,用滑稽剧来表现和诠释人物,有种浑然天成的恰到好处。但艺术的魅力在于有时候悲情的东西用幽默的形式表现,会显得更加悲情。前一秒还在抖包袱,引人捧腹,后一秒这么让人发笑的人开始“动真格”,可以让人瞬间湿了眼眶。譬如剧中因为陈奂生和傻妹没有领证,三个孩子被认为是外乡人分不到土地,陈奂生为了让三个孩子有口饭吃、有条活路,不惜下跪给队长磕头,也要争到三个孩子应有的承包地。

  这是一位农民对于信守承诺的执念般的坚持:老婆傻妹既没有与他白头偕老,也没有给他留下亲生的儿女,但就是那为时不久的互相取暖,那句“我会要饭,我要给你吃……”,那句“三个”,让他在傻妹死后又当爹又当妈拉扯三个孩子长大。

  陈奂生与傻妹之间,这段发乎各自“生理需求”,还没领证傻妹就已然去世的婚姻里,到底有爱情吗?自然是有的,承诺和坚守,是对爱情的最佳诠释。

  临了的时刻,陈奂生幻想的是一场与傻妹的婚礼,虽然台上身穿婚礼礼服的两个人笨拙、土气,却感动到了台下所有观众,因为这一刻,真的很美好。

  经典剧讲改革故事:年龄不是问题

  “虽然70年代我完全没有经历过,但我依然哭成狗。”演出完,南京大学法语系的徐同学告诉记者,她真的没有想到会被一部滑稽剧感动哭。方同学说:“看的过程中每隔几分钟就会出现笑点,并且每个笑点衔接的也很顺,完全自然不做作,演员们演的都很投入,舞台的设计也很巧妙,回忆的形式很新颖,能够把观众带入戏中。整个剧2个多小时,我都没有想离开的想法。”

  70年代的故事,为何同样能感动满场的90后?自然、接地气以及时代共情是关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诚信和守诺始终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陈奂生的扮演者张怡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的场景有两个:一是王本顺造假被吴书记揭穿;二是最后的弥留时刻陈奂生还在为老大赎罪,用尽自己的力气为老大还钱赎罪,关照其他儿女帮老大度过难关。

  半路妻子傻妹临死前对陈奂生伸出三个指头,一直念叨着“三个”。他点头答应把她这三个孩子养大。为了这句承诺,他虽然和这三个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又当爹又当妈的把三个孩子拉扯大。“这是一种最后的坚守,拼了命也要完成对傻妹的承诺”。

  昨晚演出结束后,第一次看话剧的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徐婧同学也在第一时间给记者发来了一篇自己的观后感。文字如下:

  常优秀的表演,令我感触颇深:

  ·陈奂生与傻妹:看似是荒诞的婚姻,却贯穿始终,感人至深。傻妹:把饭留给陈奂生,喝凉水的傻气,陈奂生守护傻妹三个孩子,守护埋葬傻妹土地一生的倔强。

  但我知道这种剧情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真实与感人。我自己是农村人,小时候我常常会对村子里男人善待女人带来的孩子感到诧异,一点都不像我从电视与小说里面看来的后妈后爸的恶毒。而现在,我觉得这可能来自于农民骨子里的朴实,陈奂生就是传统农民的典型代表,农民之间的婚姻基础从来都是实实在在共同生活的互相关心,也许没有多少对各自的精神世界的理解,但是对传统农民,这就是简单的美好。

  ·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看到陈奂生,我就会想到《锄》里的六安爷,《白鹿原》的白嘉轩,他们对土地的爱最开始源于生活的必需,但渐渐地,土地不再只是生活必需品粮食的来源,而是安稳的生活的直接反应,因为土地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汗水,收获多少粮食,糊弄不得。但是,他们的土地情怀在当下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的确很难找到协调的办法,解放双手,机械化操作,区域种植,提高产量,的确是不可也不该阻止的进程。但我又想,也许他们是被土地束缚了,也许他们也会喜欢其他的,只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想过,也未曾发现呢?​

  ·陈两,寒门贵子的沦陷:其实我很久以前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很多从贫寒家境下走出来的优秀人才常常会沦陷在物欲之中。而剧中描述的理由我也很认同,很多时候,其实不是同学们会嫌弃你,但物质条件的确制约着你与他们的交往,制约着你融入他们的群体,比如:没有一些共同的话题,不舍得花钱与他们一起参与某些活动,《人生》中的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等。如果内心敏感,自尊心太要强或称之为自卑的要强,的确更可能心理畸形,最终德薄位尊,笑话收尾。但就像孙少平说的,我们要正视自己家境带来的局限,也充分利用这样家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立,要强,倔强,朴实。不要怀着报复的心情去努力,而要以一可持续的、健康的心态去拼搏。

  ·关于这场剧:剧本很紧凑,线索明晰:人物与事件都围绕粮食展开,陈奂生与傻妹的婚姻由粮食而其,陈吨是村主任,陈斤的婚姻分家与粮息息相关,陈两是粮食局副局长。特别要夸奖的是各个环节的紧凑,这是我第一次看正式的话剧,中间舞台一直在展示的情况下合理过渡,道具登场的流畅,演员情感转化的迅速都给我接下来可能会看的剧立下了高要求。非常感激演陈奂生的演员,非常辛苦。

  最后唯一的一点遗憾是,陈奂生对土地的热爱,完全是靠语言支持,缺少工具辅助以及场景画面。

  作为观看过两次该剧演出的记者,感受到了两次演出中已经有了细微的细节提升和变化,这是一部年轻的、依旧在打磨的好剧,希望观众的反馈能够为这部剧的进一步提升做出参考和贡献。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