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鱀豚已经灭绝?专家:宣布只是时间问题(视频)

2019年04月09日 15:47:36 | 作者:黄迪 王健安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e83705503b204d63a5848f46469b9972 18141585 2019-04-09 15:47:36 /a/20190409/e83705503b204d63a5848f46469b9972.shtml

  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隐藏着这样一座标本博物馆,陈列着几百种濒临灭绝的动物标本。

  进入生命科学科研楼,就会看到这座神隐在校内的标本馆。该馆是南京唯一对外开放的、以动物科学为主题的展览馆,也是江苏省面积最大、品种最全、数量最多的大型动植物标本馆。标本馆的一楼为陆生哺乳动物陈列层,二楼则是水生哺乳动物陈列层和植物标本陈列区域。

  所有动物标本的眼睛、内部器官已被剥离,只留下皮毛并均涂有防腐涂层,以使这些珍惜动物标本更好保存。馆内陈列展出的动物种类包括动物界20个门类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约有上千种。其中,有近百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动物和中国特产的稀有动物。馆融教学、研究和科普为一体,每一个标本背后都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二楼水生哺乳动物区,可以看到“镇馆之宝”--白鱀豚的标本。白鱀豚是淡水豚,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目前在长江可能已经消失。

  据了解,白鱀豚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然而,长江航运、工农业生活污染、过度捕捞和非法渔业,给白鱀豚种群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七八十年代开始,该种群持续衰退,南师大生科院的周开亚教授长期致力于白鱀豚种群的研究和保护,他查明了白鱀豚的分布,建立了白鱀豚科,这是20世纪在现生海兽中建立的2个新科之一;研究了白鱀豚的结构功能及淡水豚类的系统发生,考察了白豚的种群数量和行为。这五个白鱀豚标本就是在过去几十年中,课题组成员收集到的搁浅、死亡的个体。

  南京师范大学鲸类进化与保护生物学课题组杨光教授告诉记者:“2006年以来,几次大规模的调查,都没有在长江中下游发现任何白鱀豚个体的存在,所以在2007年的时候,就宣布了这个物种已经处于功能性灭绝的状态,所谓功能性灭绝,就是野外可能有少量的个体存在,但是它的生态系统功能已经不复存在了。它的种群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规模,宣布它的灭绝,只是时间的问题。”杨光课题组发现,近些年,长江中的四大家鱼数量锐减,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几乎也是难觅踪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此视频)

视频由南京师范大学鲸类进化与保护生物学课题组陈炳耀、张裕拍摄

  负责长江南京段长江江豚的科学考察的同时,杨光课题组对中国水域鲸类也进行研究,去年4月,广西涠洲岛水域发现有大型鲸类出没,他们通过野外调查确定为布氏鲸,由他们拍摄的布氏鲸视频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由陈炳耀、张裕拍摄的视频中,在涠洲岛这片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周边,数只体格庞大的布氏鲸正畅快自如地游动于青山碧水中。这一次在涠洲岛发现的鲸群,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发现的首例近海岸分布的大型鲸类群体。

  杨光介绍说:“通过船只调查,目视望远镜的观测,再结合无人机、水下水艇设备,多方面进行收集个体资料。有关布氏鲸的分布活动规律还在调查中,基本上在这个水域它是稳定生活的,高峰期在每年的十一二月份到三四月份,活动密集时间段。”

  布氏鲸属于我国二类保护动物,杨光课题组希望通过对布氏鲸群体的分布、生活规律、栖息地状况的研究,将相关资料提交给政府和相关部门,供他们开展保护。专家们希望,并不是珍稀动植物标本越来越多,而是现存的所有动植物,都不再是“珍稀品种”。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每晚9点35分《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记者/黄迪 编辑/赵梦琰)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