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塔下他们和英雄“团聚”——淮海战役先烈们的家人忆亲人

2019年01月10日 18:45:04 | 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中国江苏网讯 1月9日,飘着冬雪,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纪念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仪式。他们,是这场伟大战役先烈们的家人。淮塔之下,他们缅怀亲人,更向英雄们致敬!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70年了,终于找到爸爸了。”年已八旬的黄东兰来自山西长治,她是淮海战役烈士黄鹰的女儿。她对父亲的所有印象,只停留在自己6岁那年。“我只记得他回过一次家,骑着大马来,骑着大马走,一路向村东北方向去了。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爸爸,我再也没有爸爸了。”后来,黄东兰只听说父亲去世了,却不知他葬在何处,她用了一生寻找,终于在最近出现转机。

  上个月,黄东兰的家人在网上看到一条信息:《寻找山西长治黄鹰烈士亲人,他在淮海战役牺牲,静待亲人祭奠》。至此,他们一家才知道,黄鹰的遗骸安葬在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更多关于黄鹰的信息被公开,在黄东兰眼中,父亲的形象愈发高大。据记载,1948年11月,时任中野九纵77团副营长的黄鹰,在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场上,亲率六连一个班,猛扑国民党十四军炮兵阵地,在第二次反冲锋中英勇牺牲。

  这一次,黄东兰执意来参加活动,就是要到墓前给父亲磕个头,了却一生的心愿。

  为淮海英烈寻找后人,这正是淮塔管理局近期实施的公益项目。该局副局长周永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们共发布了191条烈士信息,已找到48位烈士的亲人。

  这是隔着时空的“团聚”。71岁的韩鲁清,是爆破专家韩联生烈士的儿子。韩联生在淮海战场上牺牲时,韩鲁清只有9个月大。活动当天,他从厦门赶到徐州,久久凝望着淮海战役纪念馆中父亲的照片,多想叫一声“爸爸”。

  当年,作为华野特种兵纵队参谋长的韩联生,为发挥工兵“飞行爆破”的威力,废寝忘食钻研改进技术。让人悲痛的是,在实验迫击炮送炸药时,因炸药意外爆炸而殉职。看着部队当年自制的简易炸药桶,韩鲁清坦言心情沉重,“我的父亲因此牺牲,也看到了当时我们部队条件多么落后,胜利多么来之不易!”

  在韩鲁清看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这场战役还能取得胜利,更说明共产党人的伟大。当时,我军在木盘上钻孔安装导火线,用烈性炸药、生铁碎片及雷管等组装弹体,用土布和电线捆扎飞雷弹,硬生生用土枪炮打出了新天地。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飞机、坦克不比你们多,这就是大炮和炸药,人们叫这些土飞机、土坦克,难道不是比你们的洋飞机、洋坦克要厉害十倍吗?”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共产党人的不朽精神,也融入他们后人们的血液。

  “爸爸,是我一辈子的骄傲。”特等支前功臣、共产党员唐和恩的儿子唐振明,第一次来到徐州,这位七旬老人盯着淮海战役纪念馆内的一根竹竿,泪流满面。

  淮海战役时,唐和恩率领支前小车队,从家乡山东莱阳出发,运送军粮。每到一地,他就把地名刻在随身携带的小竹竿上,一米多长的小竹竿被刻上了山东、安徽、江苏三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的名称。

  唐振明说起父亲一路支前的故事,那些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有一次,在过冰河时,绳子拉断了,唐和恩的牙被磕掉了,他爬起身,继续走。支前时,唐和恩一天只吃两顿饭甚至一顿饭,即使自己饿肚子,也要把粮食送到前线……

  一根小竹竿,见证了支前民工运输的艰辛,体现了广大人民必胜的决心,更成为543万人民群众支援淮海战役的历史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在淮海战役纪念馆视察时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前行,奋进在新时代!唐振明深情地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们正处在幸福的时代,我们会踩着你的脚印继续前进。” 记者 王岩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