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桥桥头堡有变化吗? 钟训正院士说:鲜亮了

2018年12月27日 18:43:34 | 作者:黄迪 王健安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c24ab24b831895834bac4a6 16947185 2018-12-27 18:43:34 /a/20181227/5c24ab24b831895834bac4a6.shtml

  50年前,长江上新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双层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2016年10月28日起进行全封闭维修改造,经过封闭修缮,南京长江大桥本月底恢复通车。不久前,桥头堡的设计者,东南大学钟训正院士来到这里,为该校建筑系的师生们讲述了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那些事儿。

  12月22日,受建设方邀请,百名东大建筑系师生登上尚未开通的南京长江大桥。在争相拍照的人群中间,有一位老师,他就是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设计者钟训正,已有90岁高龄。

  ▲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训正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早在1958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中设计院”就开始了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设计,做了几轮方案。1960年初,铁道部发起了面向全国各大设计院和各大高等学府建筑系的大规模方案征集。

  钟训正的学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单踊说:“学院里海选,不停地做,可能一个人就做好几个方案。这个情况下,跑出两三百个来,几经筛选,送了38个,应该是其中六个是推荐的,钟先生负责了两个。”

  1960年4月,从17家单位提交的58个设计方案中选出了三个推荐方案报送中央审批,钟训正所做的方案入围。以建筑学家杨廷宝为首的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综合了大家的意见,顺利完成了桥头建筑方案。为了赶工期,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参与大桥工程的师生吃住在工地,塔楼建设后的速度是一天上一层。 

  单踊说:“一边画图,一边在造,施工工人两班倒,我们这边也会轮换着跟在上面,我估计钟先生随喊随到就睡在那儿,有什么事就把他喊起来,这个怎么弄?怎么搞?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单踊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设计和施工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两座巨人一样的桥头堡奇迹般地树了起来。2016年,桥头堡被列入“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对于此次的修复,90岁高龄钟院士仔细看完后,表示满意。

  在2016年3月,封闭大桥前半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淳庆副教授就和团队成员天天上桥采集数据、研究修缮方案。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堡墙体的外立面原本主要有两种面层,一种是米黄色的水刷石面层,还有一种是青灰色的斩假石面层。在修缮前,首先要知道水刷石的配方。为慎重起见,根据大桥的档案,以及现场石子的粒径、颜色比例以及水泥的颜色,他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对每一个小样进行比对、挑选,才有了如今外立面鲜艳又和谐的观感。

  淳庆告诉记者,前期他们去筛选,去统计每个平方有多少颗的石子。深色调的石子,松白色调,浅色调的石子,石子的粒径多少,都做了很详细的一个统计分析。然后就基于此做了很多小样实验,大概前后做了30多个小样实验,最后得出来一个最优的一个配比,做上去,才能保证整个米黄色层面,新老的界面比较协调一致。

  很多人以为小堡雕塑好像是石膏或石头雕刻的。实际上整个南京长江大桥小堡的群雕,是空腹薄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它的薄壁厚度为十公分。在混凝土群雕的过程中,修复团队先对群雕进行结构加固补强,过程中选取了颜色最匹配的颜料恢复群雕的“本色”,颜料上完之后还在表面做了无色透明的无机硅憎水处理,可以确保长期不褪色。

  淳庆说:“我们在现场一个隐蔽的地方找孔,然后从外往里面看,最后发现实际上它是肉粉色,随后又继续去找一些资料,后来在一个施工的记录当中,找到了小堡群雕的混凝土的配比,里面掺了氧化铁红和氧化铁黄。所以这样的两个方面来佐证,最后确定的就是小堡的一个通体的一个本色,就是一个肉粉色,所以这次修缮把它的颜色也恢复出来。”

  此外,在本次长江大桥的维修改造中,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承担了公路正桥改造结构体系、公路正桥桥面铺装体系、T梁维修等关键技术研究,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双曲拱引桥改造设计与研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收看江苏教育频道周一到周六21:30《江苏教育新闻》!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黄迪 王健安 实习生/张雨娇 编辑/秀烽)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