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周: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命在创作

2018年11月30日 11:41:34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记者/奚欣晨)

  “她有非常强的虚构能力和结合能力”、 “ 她能感受到戏剧里面的无穷趣味,她也能捕捉到这种趣味” 、 “我们看到她的每一个戏都通向了今天,都自然地与我们今天面对的新时代的新矛盾有所勾连,有所启悟。”在人们口中赞不绝口的“她”就是80后女编剧,一位天才剧作家——罗周。

  

  11月29日上午,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系列活动之“传承•发展——罗周作品研讨会”在省文化和旅游厅举行。

  罗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剧目工作室副主任,201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编剧,是中国编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最年轻的获得者,并且六获“田汉戏剧奖•剧本奖”。罗周一直以来创作的优秀作品众多并且涉猎广泛,有京剧、昆剧、扬剧、淮剧、锡剧、越剧、楚剧、徽剧、晋剧、话剧、歌剧、舞剧、儿童剧、评谈等众多剧种和艺术门类,目前在省内外已上演作品50余部,包括昆剧《春江花月夜》、京剧《孔母》、锡剧《一盅缘》、淮剧《李斯》、扬剧《衣冠风流》、越剧《丁香》、音乐剧《鉴真东渡》、话剧《真爱,就像幽灵》、淮剧《千古韩非》、锡剧《卿卿如晤》、越剧《二泉映月》等等。自2016年首次举办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至今,她所编剧的作品共有九部参加了演出。

  “传承•发展——罗周作品研讨会”共分两个环节,分别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标军以及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柯军主持。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罗周十余年来戏剧创作的作品研讨,还是希望能对她提出更高期许,更是希望通过罗周个例来探讨中国戏剧文本创作的传承与发展之路,探讨当代戏剧编剧的发掘与培养之道。“有人说我好像很年轻写那么多作品的感觉,其实我想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在我生命上的累积,然后给我生命的叠加,我希望把他们对我的善意回馈给这个时代。”罗周在研讨会上,谈起自己的创作时,她充满了感恩。

  传承中华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罗周的创作切实践行了这一要求。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省电影局局长焦建俊评价道, “纵观罗周的戏剧作品,以古典题材居多,传承了我国古典戏曲的传统,又彰显了现代的鲜明意识,书写着时代文艺的新答卷。罗周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创作成果,固然离不开她本人的天赋与勤奋,她的专业、专心与纯真、纯粹也与很多的前辈、老师、领导、专家的发现和培养息息相关。”

  焦建俊还指出,自今年起,江苏出台《江苏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工作方案》,力争到2020年,使江苏成为各类文化人才施展才华、一流人才勇登高峰的文化人才高地。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江苏编剧梯队乃至文艺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

  在研讨会的现场,各位与会的专家们纷纷阐述了各自对“罗周现象”、对戏曲发展的观点,对罗周丰富的戏剧创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深入探讨了“罗周创作现象”对江苏戏剧事业发展的启示,气氛非常热烈。



  专家观点摘要

       仲呈祥 :关于罗周创作的辩证思考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

  一、 有限和无限的关系。罗周以有限的人生应对无涯的创作之海,立下“传世之心”。

  二、 传承和发展的关系。罗周有章培恒先生和张弘先生两位名师,让她的创作在继承中华戏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三、 多与少的关系。在勤奋丰产的基础上,多一些高峰之作、精品之作。
       四、功利与审美的关系,优秀编剧必须要自觉成为懂得审美、追求审美、践行审美的自由的人,不要“以文化钱”,要“以文化人”。

  “一个戏曲编剧要真正地继承戏曲创作规律之外,她还一定要进一步在新时代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我们看她每一个戏都通向了今天,都自然地与我们今天面对的新时代的新矛盾有所勾连,有所启悟。”     

  马也:激活古代的文化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  

  一、 罗周的创作是在激活、复活、召回并唤醒古代文化的辉煌时代、黄金时代,她熟读熟知古代经典、原典著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在其作品中有鲜明体现。

  二、 罗周具有很强的虚构能力和结构能力,在剧作中更多体现出个体的主观情感介入,以及剧作家的经验重塑。比如《春江花月夜》的表现主义色彩,《不破之城》的“不破”精神力量等。

  “罗周是一个奇迹,一个年轻女孩撬开了那扇文化的大门,确切地说,那是一扇古典的大门、辉煌的大门、黄金时代的大门,这是我们多年想做,却做不成的。

  李春喜:携传统在现代游走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春喜 

  在当下青年戏曲编剧中,罗周是继承戏曲文学创作传统的代表性人物,《春江花月夜》《谢灵运 绿嶂山》等既展示了相当的昆曲写作功力,又有很强的时代性,具有强烈的对现实生活的暗示和象征意义。同时对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省剧协在发现、培养、使用和推介人才上,实实在在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

  “套曲的音乐结构、叙事结构的相对统一,行当和布局的大体和谐,成熟的填词技巧、念白和写作,恰当生动的表现了人物情感、性格心理等等,所有这些都不能因其深深观涉昆剧文学写作的技术问题而被轻视,因为这个时代太轻视这个问题了,恰恰相反,这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的善于夸夸其谈的舞台应该非常重视的。

  黎继德:基于戏曲文学修养的新古典

  《剧本》杂志原主编:黎继德

  江苏的青年剧作家群体在全国并不少见,包括罗周、周广伟、胡永忠、杨蓉、魏强等等,罗周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她单纯又丰富,纯真又深刻,对艺术、文学、戏剧的高度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基于戏曲文学深厚修养的“新古典”特征,同时又讲究技术,都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既折射出时代的印迹,又唤醒、复活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我每次见罗周我心里都知道,黎继德脱帽吧,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位天才。这个天才,我觉得是,我们说的很少,但是实事求是讲,搞艺术创作,没有一点天分是不行的,戏剧创作尤其需要天分,尤其需要天才。像罗周这样的天才对于我们来讲不是多了,是太少了。

  罗怀臻 :从自发到自觉 从爱好到担当

  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罗怀臻 

  罗周的创作是一种以回归为驱动的创新,是一种在现代价值观、审美观的引导下,对古典、对民族、对地域、对中国人心灵构造的自觉回归,但又带着新时代的鲜明痕迹。罗周的戏剧又是为文学的戏剧,用文学的方式通向戏曲。希望将来多考虑进一步接通个人趣味和大众趣味,接通时代性,走向新的高度。

  “她能感受到这个戏剧里面的无穷趣味,她也能捕捉到这种趣味,所以她的作品就非常有戏趣,有戏的趣味。”

  张弘:对传统文化可继承性的实践

  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指导:张弘 

  罗周在创作中体现出高度的剧作家的自尊,认为戏剧文学有历史学术研究和电影电视等其他艺术样式难以抵达的独特功用。她向往真善美,赋予笔下的主人公以高度的审美价值和精神魅力,让我们对人类充满美好的信心。更通过创作自觉地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可继承性的实践探索,难能可贵。

  “罗周是一个我们当代非常杰出的一个青年剧作家,这个剧作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她其实可能有一些创作,离时代稍微远一点,但是我觉得无论如何,在她的作品当中都折射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同时,又传达了或者弘扬了唤醒了、复活了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这是极其难得的。”

  武丹丹:简单而丰富  纯粹而复杂

  《剧本》杂志副主编:武丹丹

  罗周因《春江花月夜》而享誉戏剧界,从作品中首先可以看出作者学养深厚,修养过人,简单而丰富,纯粹而复杂,对题材具有不俗的眼光和独道的判断。第二,具有自由的灵魂,能将古典题材的《孔圣之母》与米开朗琪罗的《圣母与子》提炼出共通本质,打破边框和局限。同时又能发出时代的声音,带动一大批江苏的年轻剧作家共同成长,相互扶持,良性发展,共同促成江苏戏剧的繁荣。

  “她代表一个江苏现象,代表一代年轻人的剧作风貌,同时她也是我们江苏文化战线上一条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她在江苏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江苏文化的积淀,也给予了她非常良好的环境。”

  杨林 :禅意、幽默、哲理和思想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编剧:杨林 

  罗周的戏剧是文学的戏剧,利用戏剧做手段表达文学的东西。罗周近年来的创作有种“漫画化”的倾向,看似寥寥几笔十分简单,其实需要深厚的积累,钻进去再出来,能够从中读到禅意,读到幽默,读到哲理,读到思想。

  “她一出现就很别致,有一句话叫一鸟入林百鸟惊,我是那个林子里面的一只鸟,罗周一出现,我自然被惊着了。你从她的这些东西里面能够读到禅意,可以读到幽默。可以读到哲理。可以读到她的思想性。我认为,这些都是她特别的地方。”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