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六十载 盐城特庸一农户三代为烈士守陵

2018年11月05日 16:50:10 | 作者:潘可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bdff6f4f3ca624946913ff1 16328646 2018-11-05 16:50:10 /a/20181105/5bdff6f4f3ca624946913ff1.shtml

  1948年6月22日,为纪念牺牲的烈士胡特庸,当时的盐东县委决定将永丰区更名为特庸区(现射阳县特庸镇),以示纪念。七十年沧海桑田,盐城特庸一农户三代为烈士守陵长达60年,而特庸镇也成了全国闻名的养蚕大镇。

  今天(11月5日)上午,在盐城市射阳县特庸镇烈士陵园内,守陵人孟金开和往常一样清扫着烈士陵园。35年来,他始终默默地在做一件事:看护胡特庸烈士墓。如今的孟金开已经是位年过八旬的老人。陵园和他已经成为特庸人眼中一道固定的风景。孟金开说:“我岳父在世时,经常对我讲胡特庸烈士的故事,最令我佩服的,就是胡特庸严于律己、谦以待人的品格。”

  在孟金开看守的这座陵园里,埋葬着30多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胡特庸也在其中。1948年,时任盐东县委书记的胡特庸领导全县军民坚持在原地进行“反扫荡”斗争,同国民党黄伯韬部队作斗争。同年5月27日中午12时许,胡特庸和其他同志一起来到北洋岸渡口过河,船到河中心时,他被同船身着便服的敌对武装人员杀害,时年36岁。50年代末,政府将胡特庸烈士重新安葬,而从那时候起,和胡特庸是战友的孟金开的岳父王万龙,成了胡特庸烈士墓的第一代守墓人。1982年,孟金开从王万龙手里接下看护陵园的工作,成了胡特庸烈士墓的第二代守墓人。

  王万龙健在时,孟金开是他的好帮手,而王万龙去世后,孟金开继续履行着这份几乎没有任何报酬的职责。孟金开告诉记者:“为了继承我岳父的遗志,更好地照看胡特庸烈士墓,我一直住在陵园东边不远处的一间小房子里。”

  2011年,孟金开的老伴儿去世,儿女们把父母住了多年的房子进行翻修。可是,不论扔掉什么老家具,添置什么新物件,有一样东西,孟金开一直细心保存、不能有丝毫损坏,那就是胡特庸烈士的照片。孟金开的儿子王勇说道:“照片是当时的民政助理孙主任交给我外祖父的,后来我外祖父传给了我爸爸,一直保存在家里,每年清明扫墓都要用到。”

  对于老人来说,多年的清贫守护都是值得的,王万龙、孟金开两代人已义务守护胡特庸墓地60年。而现如今,作为第三代人的王勇也开始参与到守护陵园的队伍中。几年前,王勇出资,为陵园铺了5里长的水泥路,与政府修的5里路连在一起,方便了人们前往陵园瞻仰、祭扫。孟金开说:“我会一直照顾到我去世为止。”

  如今的特庸镇是怎样一幅景象?记者来到特庸镇王村的村民尹佩瑚家中。尹佩瑚2007年从王村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下来,专门在家养蚕。他每年5月开始养殖春蚕,直到11月中旬结束,一直忙个不停。尹佩瑚高兴地说:两年前刚给大儿子在盐城市区买了套房,现在孙子都3岁了!”

  特庸镇镇长陈晓林表示:“养蚕解决了我们特庸农户的收入问题。而养蚕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

  丰碑上铭刻着烈士的名字,人们颂扬着胡特庸烈士的革命精神。虽然血雨腥风早已过去,但有无数烈士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牺牲,人们将永远铭记这一切。特庸人也将继续守护这方埋有烈士忠骨的土地,守护这份关于英雄的永恒记忆。

  (编辑/蒋婕)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