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万张火车票 见证铁路变迁

2018年10月28日 19:11:02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跑出了令人惊喜的加速度:火车从慢到快,高铁从无到有。在常州,有位铁路工作者,用一辈子精心收藏的万张珍贵火车票,见证了这40年来的铁路发展历程。

  张修民,今年68岁,1978年,张修民被分配到常州火车站,负责售票工作。那个年代的中国,到处都是冒着黑烟的蒸汽机车,动力小,运行里程短,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60公里。由于没有电脑,相关里程、线路、票价全靠售票员记在脑中。

  张修民回忆道,面对前来购票的旅客,还要询问对方“坐快车还是慢车”、“是要中途转车还是直达车”。另外,售票员还要熟记站点之间的公里数,比如说常州到南京是138公里,常州到上海是165公里。

  这张常州到南京的火车票,是中国铁路第一代火车票,卡式硬纸板火车票,俗名“寸头票”,和公交车票差不多大小,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末,堪称火车票界中的“爷爷辈儿”。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各行各业随着互联网的起步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6年年初,我国铁路系统开始实行电脑售票,上海、北京等铁路局开始陆续试点“第二代”火车票——纸质电子票。有心的张修民特意买下了常州火车站发售的第一张纸质电子票。那是1996年11月28日,还是当天的第一趟车,半夜12点24分开的,非常有纪念意义。

  1997年之后的十年间,中国铁路又经历了六次大提速,尤其是2007年首趟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列车在上海站始发,标志着中国从此迈入高铁时代。从最初时速不到60公里的“绿皮车”,到后来时速200公里的“和谐号”,再到如今最高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铁路的每一次革新,在一张张小小的火车票上都有迹可循。

  张修民介绍,1997年的时候电子票是9位数;1998年的时候是21位数,条形码里的信息有发售车站的代号,车次,公里数;2000年又变成了50位数,内容又增加了发售车票的时间;2006年的时候又变成了59位数;2009年下半年就变成了二维码。

  如今,旅客通过手机购票,再用身份证轻轻一刷,不用迈入售票厅就能便捷乘车。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铁路发展史,近年来,张修民在常州、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大大小小的火车票证收藏展近五六十场,通过展览,他将自己和铁路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

  张修民介绍,把自己收藏的东西编排成册,这些收藏反映了中国铁路的一段历史,也是自己一生永远美好的回想。(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黄元 武进台/李燕 王明方 常州台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