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7日上午,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宁举行。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儿子王志国,连云港灌云县县委副书记伏开清、人武部政委刘军,以及曾跟踪采访报道王继才夫妇十几年的灌云县电视台记者徐云邦,分别作主题报告,追忆王继才生前的先进事迹,深情讲述他与开山岛的点点滴滴。荔枝新闻和你一起,聆听这些感人至深的真实记忆,致敬英雄。
岛上再苦,我们在一起就是完整的家
我和王继才共同生活了35年,在开山岛上共同坚守了32年。1986年7月,老王说去执行任务,让我回娘家过几天。半个月后,我回到家,还没看到老王回来。就问婆婆,婆婆欲言又止,再三追问,她才告诉我,王继才去守开山岛了。我心里一怔,开山岛,在我们当地人眼里就是一座“水牢”,老王一个人在岛上,这日子可怎么过呀!在我的再三恳求下,直到第48天,武装部才派船把我带上了岛。
船刚靠岸,胡子拉碴、衣衫褴褛的王继才出现在我面前,像个野人似的。来到老王住的哨所,空酒瓶、烟头扔得满地都是,脏衣服胡乱堆着。我的心一下揪了起来,他以前可是烟酒不沾的啊,我心疼地说:“这岛别人都不守,凭啥咱守!走,我们回家!”王继才脚底下像生了根,望着大海说:“你回去吧,照顾好老人孩子!我得留下,开山岛是海防前哨,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
王继才是个犟脾气,他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头,我只好一个人下岛。回到家的几天,我精神恍惚,茶饭不思,想得都是,老王一个人在岛上,没人管、没人问,这怎么行呢?思来想去,我下决心辞去工作,陪他一起守岛,岛上再苦,有我在他身边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有苦有险,但心中更有国
上岛后,我才真正体验到守岛的艰难。岛上除了几排空荡荡的旧营房,就是光秃秃的乱石。到了晚上,岛上一片漆黑,海风呼呼作响。没有淡水,只能喝接来的雨水;没有电,只能点煤油灯;吃的一根葱、一棵菜都要从岛外运来。夏天湿热,我们只好睡到房顶上;冬天阴冷,不得不搬进海风吹不透的山洞里。时间长了,我们都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严重的湿疹,疼痒难忍,常常半夜里疼醒,只能你帮着我,我帮着你,互相敲打,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守岛不仅艰苦,还很危险。1987年7月,我预产期临近,谁知强台风突然来了,无法下岛。眼看就要临产了,我肚子疼得特别厉害,心想:这回,我们娘俩的命怕是保不住了。老王手足无措,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下,抓起步话机联系镇武装部长的家属,在她的指导下,找来剪刀在火上烤一下,颤抖着剪断脐带,撕开身上的背心在开水里煮一下,简单地包扎好。当孩子发出第一声啼哭时,老王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直到现在,我想起来都后怕:如果当时我难产,那可是两条人命啊!儿子出生后,王继才给他取名叫“志国”,老王说:“志字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心’,就是希望他当一名战士,心中有祖国,立志要报国!”
还有一次,我和老王沿海边巡逻,一个大浪打过来,老王整个人都被卷到海里去了。我想:这下完了,老王命没了。又一个浪头过来,我看见浑身湿透的老王,正从另一块岩石往上爬,我赶紧跑过去,一把把他拽上来。从那以后,我们出去巡逻,就用一根背包绳拴在两人腰间,万一出现意外,也好相互有个照应。这些年来,正是这根普普通通的背包绳,把我和老王的生命拴在了一起,把我们和开山岛紧紧拴在了一起。
两个人守岛的背后,是无数支持的乡亲
我们在岛上坚守,乡亲们并没有忘记我们。平时岛上的生活用品都是渔民们捎带过来的。逢年过节时,他们有的把我们孩子带回自家过节,有的驾船为我们送来过节的物品。一次,小女儿在岛上严重摔伤。情急之下,我跑到高处拼命摇起手里的红衣服,一下招来了三条船。好心的渔民二话没说,抱着女儿就上了船,送到县里医院。由于抢救及时,孩子转危为安。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岛上虽然只有我们两个人,背后却是无数支持我们的乡亲。只要心里装着群众,他们就不会忘记你,我们就不再孤单!
如燕子衔泥,把荒岛变成家
这些年我们夫妻俩生活在岛上,对岛上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在我心中,岛就是家。为了建好家,我们像燕子衔泥一样,从岸上一点一点运来泥土和肥料,在石头缝里种树种菜。第一年,栽下100多棵白杨,全死了;第二年,种下50多棵槐树,没有一棵活下来。我想:“人能在岛上活下来,树怎么就不行?”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终于长出一棵小苗,这让我喜出望外:有树,就有生机;有生机,就有希望。如今,100多棵松树、苦楝树在岛上长得越来越高,桃树、梨树、无花果树也结了一树的果子,蔬菜瓜果也在岛上生根发芽,开山岛一天天变成美好的家园。
开山岛还要继续守下去
32年了,我和老王一起升旗,一起巡逻,一起守岛,乡亲们都称呼我们是“开山岛夫妻哨”。说实话,刚上岛的时候,我只是想守着老王一辈子,守着一个完整的家。慢慢地才明白,守岛不仅守的是我们的小家,守的是组织的信任、民兵的责任;守的是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安宁!
王继才走后,我主动向组织申请,要继承他的遗志,在开山岛继续守下去。
(荔枝新闻编辑/刘嘉)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