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勿以“痕迹”论英雄

2018年08月02日 11:35:27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曾俊嘉

  据媒体报道,中部某省一个乡镇近日举办了一次“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活动要求各村第一书记协同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准备2014年以来的所有脱贫攻坚资料,到镇里进行比赛。专家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人民网,8月1日)

  痕迹管理实质上是求真务实作风的内在要求与外在表现的统一。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还原干部真抓真干真投入的真实场景,求证干部诚实扎实重实际的工作实效。凭借这一优势,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当前流行风正演变为“流行病”,痕迹管理走样、变味,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有的实行“专本专用”,各类考核记实簿、履职手册、日志等有11种之多;有的通过估算臆测造出材料以应付上级检查……求假务虚的痕迹主义在基层蔓延。

  工作留痕应坚持客观性为根本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地客观记录。违背客观规律,主观臆造出的痕迹就像“空中楼阁”,活在脑海里,见不得阳光。即使痕迹主义百害而无一利,仍有许多地方乐此不疲,关键还是在于上级作风不严,导致“上形下效”局面的出现。上级形式主义残留,工作检查先看台账,提前列好“痕迹清单”一一兑现。下级效仿形式主义,对照清单一一准备,有的再画蛇添足,缺的就无中生有。“痕迹”不仅是上级的工作成果,也成为基层政绩的“敲门砖”,成绩的“金钥匙”,上下齐错心,痕迹管理也就偏离正向。

  痕迹管理重在里子,而非面子工程。杜绝“彩虹式”“风景化”痕迹管理。推开会议室大门,一排排蓝色、黄色、红色等各种颜色的文件盒整齐码放,摞满了十几张桌子。如此“景致”的确令人赏心悦目,但痕迹管理不是只看印象分,实实在在的干货才是最重要的。防止痕迹管理“只长高”和“结葡萄”。有的上级要求为贫困户建立档案,共用纸1.5万张,硒鼓13个,这样堆叠的痕迹既厚且高,但真正有用的不过几张纸。有的仅检查卫生清扫工作,竟像葡萄般牵出一长串档案,真实有效性却早已抛在脑后。

  工作要论痕,但绝不可“唯痕论”。痕迹非政绩,但在基层却盛行“政绩痕迹论”。工作方案要求做好记录存档,工作执行第一步是拍照,工作汇报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这些已成为衡量工作落实情况的必要标准。贯彻落实“看痕”,传达学习上级会议精神或文本材料,微信群转发截图、会议现场照片总能迎来上级的点赞,但真正听进去,看进去的情况却不了了之。不切实际“造痕”。上午11点发通知,下午3点就要上报材料,时间紧,任务重,但晚交就要扣分,交少便会排后。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基层被迫“补痕”,痕迹主义乘虚而入。

  规范痕迹管理,应做到“三步走”。一是步子要走正,做到求真务实,作风从严。上级不能坐在会议室看成果,听成绩,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摸排查看每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对名不符实者和行为严肃问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基层自纠痕迹主义,树立从严求实作风。二是步子要走对,做到精细化和精准化管理。留痕要细致不能粗放,确保工作能够追溯原貌,同时注意精准,只留有用的数据,干过的实事,不造虚假的信息,空想的举措。三是步子分轻重,做到“拨清波”和“滴水不漏”相结合。有的工作内容简单,环节少,痕迹管理无须堆叠,可以通过工作汇报等形式配合痕迹检查。有的工作系统性强,周期长,覆盖面广,就要做到一丝不苟全记录,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宝贵经验。

  真心英雄不一定外表好看,但一定是坚守内心的真,追求内在的实。消灭痕迹主义,就要鼓励基层回归本真,遏制对形式主义的盲目,让工作留痕严起来、沉下去、真实用。(曾俊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