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非遗精品与大师,邀港人共赏“时间的艺术”

2018年04月22日 14:57:2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 21-22日,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内,江苏文化嘉年华为香港市民和游客送上文艺演出、饕餮美食等文化盛宴。相比于其他展区的开放、热闹,有一个区域安保严密,观众们排队入场,轻声细语、脚步缓缓。作为此次文化嘉年华的最大亮点,“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品展”让香港市民看到了中华文明的绵绵永续。

  展馆内,一对混血小男孩在妈妈的带领下,流连于一个一个的展位前,与非遗大师们开心地聊天。弹钢琴的哥哥对古琴十分感兴趣,与非遗大师合唱起儿歌。而弟弟因为最近在看《葫芦兄弟》,对用葫芦制作、会“空中高歌”的南通板鹞爱不释手。

  两兄弟的妈妈成女士是江苏无锡人,18岁便离开家乡,辗转多国,到香港也有五年时间了。“近乡情更怯,看到家乡的东西实在太开心了。”成女士激动地说,“两个小孩很少接触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非遗作品,所以我连续两天带他们过来,认识一下我故乡的东西,让他们明白自己身上也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江苏人的血。”

  此次“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品展”共展出20个具有江苏地域特色艺术门类的46件非遗精品。包含南京云锦、苏绣、核雕、剪纸、南通板鹞风筝、惠山泥人、蓝印花布等等。

  苏绣领域较为罕见的巨幅作品《丝绸之路-西出长安》长三米宽两米,尽显壮阔苍郁之历史厚重感,细节处又通过针线塑造出强烈的质感和动感,画面场景动静结合,引人入胜。

  《锦绣万年春》是扬州漆器史上最大的一件花鸟题材的雕漆花瓶作品,在展厅正中位置格外醒目耀眼。

  净重约150公斤的翡翠《螳螂白菜》首次出境。作品据形而作,雕琢舒卷自如、柔中带刚的叶片和螳螂,体现出温馨而恬然的田园神韵。

  长15米有余的发绣《百骏图》则以头发丝为原料,结合绘画与刺绣技艺,经过数十种针法的逼真演绎,百匹骏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艺术性与收藏价值引得观众驻足拍照。“发绣我从来没有见过,觉得非常神奇,太不可思议了。”香港市民叶先生感叹道:“我觉得非遗作品应该更多机会来到香港这个地方,更多了解国内优秀东西。”

  更为难得的是,与展品一起访港、与市民近距离交流的,还有姚建萍、吴元新、金文、陆小琴等非遗大师。

  惠山泥人展位前,香港市民们被憨态可掬的阿福吸引,不停地上前抚摸、感受,与无锡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龚琦交流。

  本次展览中最小的展品是核雕,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天地的核雕艺术,让人赞叹不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小琴现场雕刻,被香港民众团团围住。“热情度很高,很多人与我探讨交流互动,很想得到我的一些作品。”陆小琴说,“我认为有必要经常举办这类活动,不仅提升了传统民间文化的名誉度,还能促进苏港两地关系的融合。”

  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文智也不停地向香港民众展示南通板鹞的结构之美、绘画之美、动态之美、音响之美。当有香港市民问起这板鹞飞上天,声音到底是什么样的?张文智形容道:“就好比风吹过竹林、水流过细沙,板鹞的声音就是模仿大自然,悦耳清脆。”由于现场无法展示,张文智盛情邀请大家前往江苏,实地体验“这个星球上唯一能够在空中奏乐的风筝”。

  有感于香港江苏文化嘉年华串起的苏港友谊,张文智特撰写小文一篇:“余有幸捧着一颗心将板鹞工艺奉展给七百万香港同胞,虽这仅为中华手工艺技艺沧海一滴,然则包含江海先民的历代智慧,和南通八百万人民的问候,祝我们在天地人和民族团结共同奋进中实现民族振兴的美好梦想。”

  在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国欢看来,本次非遗精品展不仅规格高、规模大,而且嘉年华中旅游、商业、演艺和非遗四大板块互相联动,共同推进,为香港市民提供了一场展演结合、动静搭配、接地气、有味道的江苏文化“游园会”。

  “我注意到有很多年纪大的市民来展览上寻找记忆,也有年轻人带着小孩来了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陈国欢告诉记者,在短短两天的展出中,香港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渴望十分令人感动。在他看来,文化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香港虽然回归了,但中华文化的回归还有待时日,也十分迫切。能够促进文化的回归,正是此次展览的意义所在。”陈国欢如是说。

香港市民观展后留言

  记者/沈颖 摄影/邵丹 摄像/曹鹏 编辑/李明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