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哪些习俗,仍然被大家传承?

2018年02月26日 10:11:50 | 作者:丽萍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a912c0df3ca62145cae4a4c 13328772 2018-02-26 10:11:50 /a/20180226/5a912c0df3ca62145cae4a4c.shtml

  一年当中的元宵节又要来临啦!今年灯会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3月2日(正月十五)和3月3日(正月十六)两天去夫子庙赏灯需要凭票入场。游玩的市民可以在正月十五之前预约好夫子庙灯会的票啦!因为正月十五和十六两天各限40万张票,领完为止。所以凭票赏灯的当天,居民最好早一点出发。那元宵节除了赏灯,还有那些习俗被我们忽略了呢? 

  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送花灯

  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猜灯谜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舞狮子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踩高跷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祭门、祭户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