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耄耋伉俪24年的坚守:拍摄两万多张南京大屠杀主题照片

2018年01月21日 18:55:00 | 作者:陆啸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间小小的工作间,南京一对耄耋之年的老夫妻刘健芝、祁恩芝,对着两台电脑,数个移动硬盘,将从1994年至今拍摄的两万多张南京大屠杀主题照片,一点点整理出来、精心编辑排版,并自费做成画册,赠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此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1月20日是两位老人64周年钻石婚纪念日。纪念馆工作人员专程前往老人家中,送上鲜花和捐赠证书,感谢他们的家国情怀,也祝福二老健康长寿,幸福美满。

  翻开老照片,往事一幕幕。每年清明节、8·15、“九一八”、12·13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以及南京大屠杀史实相关研讨会,都会被刘健芝、祁恩芝夫妻俩定格在相机镜头中。

  “最初几年是用胶卷拍,每次拍回来都要拿到照相馆去冲洗,然后骑上自行车,送到南京的各大报社,第二天,报纸就登出来了。后来,我们又成为中新社和视觉中国等一些网站的签约摄影师。有了数码相机后,我们一人配一台相机,再后来更新换代,到现在已经用过10多台相机了。照片一共拍了两万多张,我们按照年份保存在几个移动硬盘里,做好标记,找起来比较方便……”祁恩芝老人说。

  在使用数码相机前,两位老人冲印的部分胶卷,按照年份和活动名称包扎保存至今。

  90岁高龄的刘健芝老人和82岁的祁恩芝老人,已退休在家多年。和很多同龄人不同的是,老夫妻俩酷爱摄影,而且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用得都很溜。

  在二老家中一间约10平米大的工作间里,有两台电脑。祁恩芝老人说,他们每人一台电脑,需要查找图片时,两台电脑还会联机操作。   

  一人一台电脑偶尔找不到文件,老伴刘健芝总是坐在一旁一同回忆:“你看,这是我们1994年拍摄的。那一年,南京首次公开举办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祁恩芝老人从电脑中熟练地翻找到1994年文件夹,点开其中的照片介绍说,那年公开悼念后,南京还举行了电影《南京大屠杀》的开机仪式,他们全程拍照,记录了那一珍贵时刻。

  “一名女生用白布擦拭浮雕,低头默哀的场景令我十分难忘。”祁恩芝老人说,从那一刻起,她和老伴就下定决心,坚持拍摄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各项活动。

  这一拍,就是24年。    

  退休后,自由时间很多,可拍摄的题材也很丰富,为何独独对南京大屠杀题材感兴趣?两位老人说,“因为我们是老兵!”

  1943年,年仅16岁的刘健芝在老家山东招远参加了八路军,作为一名通信兵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他亲历了胶东半岛抗战。抗战胜利后,刘健芝从胶东军区转战华东军区,后就任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

  祁恩芝1951年入伍,曾就读当时的南京工兵学校。1954年1月20日,两人喜结连理,后生育4个儿女。

  1983年,刘健芝从单位离休。1987年,祁恩芝也从南京工程兵学院训练部参谋岗位退休。就从祁恩芝退休这年起,老夫妻俩背起相机,骑上自行车,一路走一路拍。

  从1994年南京首次公开集会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到2017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整整24年,刘健芝、祁恩芝夫妇用手中的相机,一年不落地见证历史: 2000年2月27日,南京举行“声援东史郎座谈会”,刘健芝、祁恩芝夫妇拍下了白发苍苍的东史郎鞠躬致谢的照片。6年后,东史郎离世,但他鞠躬致谢的这一幕却被镜头定格;

  同年8月15日,日本前总理大臣海部俊树来到纪念馆。当天下雨,刘健芝、祁恩芝夫妇拍下了海部俊树弯腰敬献花圈的镜头,“他的西装被淋湿了,却坚持参观,还写下了‘希望21世纪是和平的世纪’的留言,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心声”;       

  2004年12月13日,悼念仪式上,灾难墙前人们依次驻足、默哀合掌、敬献菊花,一名黑衣日本女性,跪在了坚硬的水泥地上;       ……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从2017年年初起,这对老夫妻开始着手整理照片,他们从数万张图片素材中,梳理出593张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再亲手编排成176个页面,并自费出版画册《坚守24年的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纪实》。

  祁恩芝说:“坚持拍摄24年,是我们对生活在的这座城市的爱,是对80年前遇难同胞深切的缅怀和告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我们会端着相机一直拍下去。”

  老伴刘健芝也说:“我们想告诉自己,也告诉后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陆啸 编辑/蒋婕)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