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阻高铁发车”事件中,被忽视和被放大的|荔枝时评

2018年01月10日 16:59:2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费十年

  (作者费十年,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着女子阻高铁发车在事发四天后猛然发酵,当事人的遭遇也急转直下。不仅官方处置甚为严厉:停职;私罚也特别急迫:人肉和咒骂。而这中间,我们或许忽视了什么。

  毫无疑问,当事女子对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当罚,当谴责。

  法律是刚性的,目前,铁路公安已介入调查处理,相信随后必有铁腕处理。按照《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这类行为,罚款还在其次,最严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无论当事人最后受到哪种处理,都可以说咎由自取。罚当其罪,法律和执法者所需表达的,应该都在这里了。

  可在事件极速发酵群情激涌的过程中,女子一家很快遭到人肉,她和丈夫的身份和职业信息很快在网上被围观。这一人肉行为,彻底改变了事件走向。本可只在法律层面刚性处置的事件,突然衍生出多个端口

  一方面,她因此遭受到来自网络舆论的道德拷问,而这种拷问,有出于正义的,也有夹带诛心之论的。另一方面,当地教育部门也因事态变化,对身为教师的她作出停职决定。这一决定是四天后做出,显然是为了应对舆论的加罚

  教育部门基于正风和教育目的而做出反应,可以理解。但由头却是视频疯传和人肉信息炸裂产生的负面影响。假如没有网络的放大的话,这件事的“负面影响”显然要小得多。这是一条隐性的“链条”:网络舆论的热炒,让事件影响无限扩大,所以当事人被进一步处理。那么,假如舆论并没有关注到此事呢?

  相对于法律惩处的可控性,网络暴力对个体而言更加严重和冷酷,因为这是不可控,也不可逆的。法律的惩罚完成后,还可以给当事人重新做人的机会;而这位当事人未来就算恢复教师职务,还能教得下去吗?无论多少年以后,“扒车门女教师”的标签都会烙印在她身上。何况,她那未成年的孩子,也因视频无遮挡地曝光,而受到牵连。

  而这位当事人,有没有可能只是一时急红眼失去了理智呢?这个人的不可理喻会不会是特别情境中的应激反应呢?视频中,女子厉言要求拍摄者别拍了删掉,也被批评者斥以霸道,然而,这何尝不是情绪高度紧张情况下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汹涌的口水中,事件的责任全由当事女子一人扛着。而对细节的追问,却完全被忽视了。但是,只有还原细节真相,才可以更客观地分析女子应负责任,也可以更客观地看待她的遭遇。

  例如,大部分报道指出,是女子行为造成列车晚点。而据新闻晨报报道,当天该趟列车因天气原因,进入合肥站时已晚点,计划在合肥站停站时间为15分钟,该女子的行为并未造成列车进一步晚点,在列车停车至第14分钟时,该事件得到处理,没有造成网传的导致列车延误4分钟。真相到底如何,不难查清。

  再比如,此事件中,铁路方在管理机制上有没有值得思考和建议的地方?假如真如前述报道所言,冲突最终解决的时间点,尚在计划停车时间范围内,则意味着,女子一家三口赶到闸口时,拜列车晚点所赐,尚有充足时间上车,那么,闸口与列车管理人员的即时互动是不是本可以更积极更主动呢?

  关键信息当然有待查证。但无疑,我们需要迅速冷静下来,避免网络暴力带来多余的伤害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